平凉红牛哞哞叫 崆峒山乡直犇“牛”日子

平凉红牛哞哞叫 崆峒山乡直犇“牛”日子

原标题:山乡直奔“牛”日子

“哞……哞……”隔着圈舍,在远处就能听见阵阵牛叫声。近日,走进平凉市崆峒区西阳回族乡西阳村红牛养殖小区,一头头骨骼粗壮、肌肉丰满的平凉红牛正悠闲自在地吃着青贮饲料。

43岁的西阳村村民马万栋是这批优质红牛的“主人”。十几岁就进城打工的他,学过厨师、跑过车,最近七、八年开火锅店、开宾馆,还干过一些小工程。

1695610374058068196.jpg

西阳回族乡唐湾村窑洞生态养殖小区 由受访单位提供

“由于近两年生意不太好做,我考虑回来发展回馈家乡。再加上这两年市区红牛产业链政策好,我家里也有养殖基础和经验,我就决定回来养红牛。”论体验感和匹配度,他对现在的事业很满意。

他说:“一方面,养红牛响应了政府号召和政策;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自身事业的转型。人到中年,我更想带动周边的父老乡亲一起发家致富、过好日子!”

身为西阳村红牛养殖小区负责人的马万栋介绍道:“这是一座按照平凉红牛产业链发展定位,以‘优质牛’和‘高端肉’为目标,在农户‘分散养殖、储牛于户’的基础上,通过废弃资源盘活利用、老旧牛棚改造提升,从庆阳、宁夏等地引进一批良种红牛而建成的标准化养殖小区。”

如今的他已经成了红牛“专家”,提起红牛养殖的优越性,他如数家珍:“首先是红牛养殖周期长,肉质好,肉香;其次是红牛抗病能力强,适合传统的散养模式,人工投入相对少;再者红牛销售价格高,如果能实现批量分割销售,经济效益更好;最后,平凉红牛品牌优势已经凸显了出来,品牌效应正助推产业抱团壮大。”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据了解,该小区投资670万元,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共有双列式牛棚4座,目前,红牛存栏达到220头,预计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元。此外,养殖小区每年可安排临时工和固定工12人,年支付农户劳务费可达14.4万元。

牛产业是西阳乡的老传统,也是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作为纯山区乡和纯回族乡,为了让年轻人在传统产业基础较好的“老家”实现“有发展、能致富”的发展目标,修建西阳村红牛养殖小区仅仅是该乡以党建引领产业迈出的一小步。

作为牛产业“产前”关键环节的饲草产业,西阳乡同样已安排妥帖。

2022年,该乡经由扎实的调研分析、实地考察,让这一环节稳稳“落地”:投资310万元的唐湾村千吨饲草配送中心建成;配套机械用房、饲草加工储存间、硬化场地,流转200亩土地用以种植饲草玉米;购置饲草打包机、揉丝机等各类机械;推广玉米秸秆转化利用技术,引导群众扩大种植、养殖规模……

“集中打包青贮、长期存储,防止秸秆浪费流失,预计年青贮饲草可达1000吨,提高了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后,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合作社签订分红协议,预计饲草配送中心年收益可达30万元,带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实现每头肉牛节省养殖成本500元左右。”饲草中心负责人李斌介绍道。

在长期摸索中,该乡围绕“种好玉米养好牛”的发展思路,在旱作农业上提质增效、在饲草供给上强化支撑、在养殖规模上扩繁增量:

上马、尹山、火连湾3个集中式分户养殖小区示范带动;

中营标准化养殖场、唐湾饲草配送中心建成;

西阳村红牛养殖基地、唐湾窑洞生态养牛示范点带动……

在乡、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西阳乡形成了“玉米种植-秸秆转化利用-肉牛养殖”产业链;西阳的牛,一头头“链”在了崆峒区、平凉市的红牛产业链上。

据了解,目前,全乡年均种植玉米达到5.5万亩以上,饲草青贮达到4.5万吨以上;现有肉牛养殖户1413户1.46万头,初步实现养殖户户均10头,常住人口人均饲养2.4头牛的规模,西阳乡亦跻身成为全区肉牛产业发展的重点乡镇。

“我们还成立了牛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负责牛产业发展规划、瓶颈破解,信息平台搭建及技术培训等。”西阳乡党委书记赵建军补充道,“重点培育中营、唐湾、清明、西阳4个2000头专业养牛村。今年,我们的目标是示范带动全乡肉牛存栏量达到1.7万头,年增长2600头,增长率17.8%。”

离开养牛基地,山路曲折蜿蜒,车开始缓缓爬坡,回望西阳乡茫茫山地里的“玉米丛林”,丰收致富的希望和火辣的太阳光芒一般显眼,一句话在记者心头回荡:种好玉米养好牛,乡村振兴牛起来……(记者 梁璐)

(甘肃农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