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瑾谈樊锦诗:和她在一起就会被融化

陈瑾谈樊锦诗:和她在一起就会被融化

原标题:《吾爱敦煌》封面观影团专场举行 陈瑾谈樊锦诗:和她在一起就会被融化

路演现场

路演现场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摄影报道

11月28日,电影《吾爱敦煌》封面观影团专场在百丽宫影城(成都太古里店)举行。导演苗月、主演陈瑾、同名主题曲词曲作者何训友亮相,与现场百位影迷分享影片幕后。

苗月与陈瑾是多年的老搭档,现场的分享氛围也充满欢乐。陈瑾透露,自己曾因为“够不着”樊锦诗院长而决定辞演,为此差点跟苗月导演“闹掰了”。好在开拍前,因为与樊锦诗院长在敦煌一周珍贵的相处,让她有了更多演好角色的勇气:“老人家在一点点塑造我,让我跟上她的脚步。”

主演陈瑾揭秘幕后

为角色差点跟导演闹掰

电影《吾爱敦煌》讲述了以“敦煌女儿”樊锦诗为首的老中青三代守护者们对敦煌艺术文化的保护、研究与传承,并以此片致敬与传递他们的精神力量。

此前,该片在敦煌举行首映式,封面新闻记者曾到现场采访,目睹了樊锦诗院长对《吾爱敦煌》影片及主创的称赞,也见证了主演陈瑾与樊锦诗院长之间的温情互动。

11月28日,电影《吾爱敦煌》回到成都路演,导演苗月、主演陈瑾、同名主题曲词曲作者何训友亮相封面观影团专场,看到现场众多的年轻影迷,又分享了更多的幕后故事。

陈瑾透露,自己为了这个角色,跟合作了多年的老搭档、导演苗月差点掰了:“最早我很愉快地答应了,答应完了以后发现我演不了,我觉得我够不着这个人的灵魂。然后导演一下就‘疯了’。有一段时间我们俩都不通话了,她说‘你怎么可能演不了呢?’”她坦言,以前一直认为要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在他们身边也会提高自己的审美,但那一次,“我拒绝了向一个高尚的人靠近的机会”。

而到后来,两个老搭档又慢慢聊了起来,陈瑾在苗月导演的鼓励下,重拾信心去“够”角色。更幸运的是,开拍前有一个星期,一直都很忙碌的樊老在敦煌没有外出,这给了《吾爱敦煌》剧组一段珍贵的时间拍摄更多素材。陈瑾坦言,那一段时间跟樊老待在一起很珍贵,“她给我很多感性的认知,她给我讲洞窟,讲考古报告,看她的生活照片……你就会被她融化。老人家在一点点塑造我,让我跟上她的脚步。”

导演苗月与主演陈瑾展示樊老签名的衣服

导演苗月与主演陈瑾展示樊老签名的衣服

导演苗月谈拍摄讲究

人员最少设备最小

电影从筹备至上映前后历时五年,在取材、采风勘景,探访原型人物等前期工作中就下足功夫,拍摄过程也充满着挑战和考验。

导演苗月透露,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保证电影画面质量,为此剧组与敦煌研究院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借助复原洞窟拍摄,利用镜子反射光线,将电影摄制对文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从摄制组的人员构成到设备等都有讲究,现场拍摄的人是最少的,设备是最小的。”苗月导演讲述,一般摄制组都有几个大监视器,而这次《吾爱敦煌》剧组全采用小监视器,因为空间限制,她基本上是站着看监视器。不可能随身带很多东西的她,在拍摄期间都背一个大包,随身装着材料。陈瑾现场回忆起导演苗月的片场装扮,仍笑得直不起腰。

工作人员也要精简,苗月透露:“我们一般的摄制组至少是100个工作人员,这个戏因为在洞窟区拍摄,要把人员限定到最少,最后留在现场也就二三十人。”

影片《吾爱敦煌》结尾,呼应着开篇的大漠和夕阳,夕阳下的人,从青丝到华发。不过,在千年的光阴面前,“敦煌的女儿”似乎从不觉得自己的坚守有多漫长——“夕阳还是那个夕阳,只是有多少人,已经消失在历史的苍茫之中。人其实很渺小,人一生中能做的事情非常少,我们都只是个过客。”

《吾爱敦煌》封面观影团专场

《吾爱敦煌》封面观影团专场

电影落幕,封面观影团的影迷们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分享着自己的观影感受,“樊锦诗院长的故事让人敬佩,想去二刷,也想去敦煌看看”。也有影迷表示,“从樊锦诗院长的身上看到了宁静的力量,真正感受到了何为‘择一事、爱一人、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