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瑾:樊锦诗院长是我从业以来最难演角色

陈瑾:樊锦诗院长是我从业以来最难演角色

原标题:《吾爱敦煌》陈瑾:樊锦诗院长是我从业以来最难演的角色

陈瑾依稀记得第一次见樊锦诗时候的情景,她能感受到对方身上的那种平静,深邃且丰富的性格。陈瑾想得越深,她越担心自己够不着樊锦诗的灵魂:“这应该是我从业以来最难演的一个角色。”

《吾爱敦煌》讲述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坚守大漠,守护世界宝藏莫高窟的壮丽人生故事。

《吾爱敦煌》讲述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坚守大漠,守护世界宝藏莫高窟的壮丽人生故事。

由苗月执导,陈瑾领衔主演,林永健、黄品沅、张政勇联合主演的传记历史电影《吾爱敦煌》正在热映,电影以“敦煌女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工作生活经历进行改编创作,运用纪实与叙事穿插的手法展现了历代科研人员如何在敦煌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以生动感人的故事和光彩鲜活的人物形象讲述一代代敦煌莫高窟守护者为传承弘扬敦煌文化所作的探索和努力,颂扬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人员全力保护敦煌文物、潜心石窟考古研究。片中尤其重点呈现了樊锦诗用一生专注于敦煌文化研究保护事业,从青丝到白发的岁月经历。在饰演樊锦诗的演员陈谨看来,这次表演是她从业以来“挑战最大、压力最强”的一部电影,从毫不犹豫地接演到信心全无,甚至几度放弃,后来在逐渐在了解学习中完成了这个角色,她笑着说,“这段经历太独特了,还好我没放弃,坚持了下来。”

樊院长的事迹和精神是表演最大动力

算起来,电影《吾爱敦煌》从筹备至上映前后历时五年,在取材、采风勘景,探访原型人物等前期工作中下足功夫,五年的筹备也让主创人员感受到创作历史传记电影之不易,尤其是出演樊锦诗的陈瑾,面临了从业以来最大的表演压力,她非常希望通过影片让观众从樊锦诗院长的人生事迹中,找到“择一事、爱一人、终一生”的人生意义。“像樊锦诗院长这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优秀的人,是应该被拍成电影的,更是应该让观众都记住这些优秀的人,一起来赞美她,这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陈瑾回忆,最初导演苗月找到她,并告知她要拍摄一部关于樊锦诗的电影,当时剧本还没成形,她认为这次创作一定很有挑战性,自己也非常兴奋,于是就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我当时去敦煌的时候真是踩着愉快、轻松的脚步,敦煌本身就很吸引人,还能在那儿拍戏,并且见到樊院长的时候我特别激动,就像一个粉丝,买了好多书籍、考古报告麻烦她签名,她和蔼可亲,我特别开心能够饰演她。”可陈谨怎么都想不到,开心愉快只是在最初的那段时间,为饰演樊锦诗她开始狠下功夫,她觉得自己要真真正正了解透彻了,才能完成这次表演。最初从樊锦诗的事迹和书籍下手,2019年,樊锦诗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她的事迹越来越广为流传,陈瑾大量观看樊锦诗的讲座和影像资料,但就在一点点向樊锦诗靠近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了解越多越恐惧,甚至都没有信心了。

陈瑾在敦煌研究院学习敦煌文化

陈瑾在敦煌研究院学习敦煌文化

“我清楚地记得,看(资料)到最后我都有点泄劲了,甚至觉得自己演不了了。导演当时就急了,说‘你怎么能演不了了’,因为我真觉得自己了解得越多,越恐惧,越没信心。因为她的事迹已经在那儿了,我要照葫芦画瓢也可以,但这违背了我的创作意愿,并且所有的资料在那,从哪开始塑造,很多时候觉得没有抓头,甚至觉得自己不像她。但实际上我也明白,像不像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樊院长主要是她的事迹和精神在感动我们,一个平凡且伟大的女性,她独立、有自己的态度、热爱自己的职业,她太伟大了。”

平静与淡定是长期培养的气质,是“演不出来的”

仔细想想,陈瑾说她的困惑或者就来自于最初,她依稀记得第一次见樊锦诗时候的情景,她能感受到对方身上的那种平静,深邃且丰富的性格。陈瑾想得越深,她越担心自己够不着樊锦诗的灵魂:“这应该是我从业以来最难演的一个角色,说实话,以往我喜欢的角色是自然遇见的,或是凭空创作的,但这次表演压力这么大,内心真是无比挣扎,纠结的过程中我甚至和导演都闹掰了,我几番拒绝,也觉得自己很浅薄,还后悔当时是什么动力让我就这么浅薄地答应了?带着这种怀疑的心情,我后来去(剧组)的路上,每天都在烦躁、都在生气,都在感叹,怎么办呢?”

在陈瑾看来,樊锦诗身上的气质和精神力量是长期培养出来的,她在敦煌守护了六十多年,似乎风沙水土所蕴含的精神都凝结在她身上,这种气质是长期培养出来的,哪里是一个演员在那装模作样、可以表演出来的?那种沉淀和淡定、自信和执着,是“演不出来的”。在她非常迷茫的阶段,导演给她建议可以再去敦煌实地考察,正好他们需要拍摄一些关于樊锦诗的纪录片,也让陈瑾再去见面接触一下:“樊老很瘦,耸着肩,说话慢悠悠的,有时候我拉着她,她很倔强硬是不让扶,到了后来,她也允许我们到她家里去看看,她的住所朴素极了,全是书,甚至还有灰,她不想麻烦(我们)帮她整理打扫。后来她带着我去洞窟,还给我讲解,她看着那些文物的表情深深打动了我,她是真的热爱啊!也就是通过这些相处,不断的体会、感受,她身上的很多东西逐渐软化了我、感染了我,这一寸寸地靠近逐渐让我觉得是可以灵魂附体的,也渐渐有了重拾旧梦的表演决心。”

陈瑾与樊锦诗院长在一起观看相关素材

陈瑾与樊锦诗院长在一起观看相关素材

《吾爱敦煌》在敦煌全程进行实地实景和部分加工模拟场景的拍摄,创新采用了纪录加剧情的独特表达方式,片中也邀来樊锦诗本人和敦煌研究院众多专家学者、工作人员真人亮相、本色出演,用写实与写意的结合,曲折生动的艺术故事和真实记录的融会贯通展现电影力量,在这趟表演过程中,陈瑾也真正用身心投入角色,她对樊锦诗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任何时候都在观察、了解对方,用感受的方法真正地接近角色,成为角色:“她说的任何东西你都得感受,甚至有些地方你即使听不见,也要了解那种感觉。就像我们吃饭的时候,她经常在一堆人里,露出花白头发的一角,她尽管瘦小,但声音却响亮有力,我把这些细节都拍了下来,再将声音屏蔽掉,用看默片的方式去接近、感受,以此让我的表演更真实,更能够还原樊老。”

【对话】

“是樊锦诗老师在塑造我”

新京报:上映后,你特别希望得到樊锦诗院长什么样的评价?

陈瑾:我不太敢,(笑)也从来不问,虽然有樊老的微信,但至今都有些忐忑不安,不敢去打扰。我记得最后杀青的时候我给她发了个短信,当时樊老说“看样子你是觉得自己完成得很好”,大概就这意思,我也没敢继续问下去。其实我最希望让她觉得我是真正尊重她,还原她,因为我一点都不想演得刻板化,毕竟我们看樊老视频、书籍的时候就认为她的事迹很神圣化,但我更多想给大家呈现一种朴质、真实的伟大。除了文化守护人,她也是一个妻子、一位母亲,也有家庭的侧面,包括她和爱人在一起相守的感人故事,都让这个人物更加丰满。

新京报:有观众评论说看完电影,觉得你应该是在敦煌也待了好久。

陈瑾:大概因为我们都很专注吧,我和导演一致认为要体现人物的神似,不要从表面上追求,不要肤浅的在像或是不像上下功夫,我们应该对她的精神深入理解,展现出来要是最本质动人的东西。

陈瑾表示,这次饰演也是净化自我的过程。

陈瑾表示,这次饰演也是净化自我的过程。

新京报:通过饰演樊锦诗院长这样一个伟大的女性角色,你有哪些触动?

陈瑾:我很幸运。我在走之前专门去了一趟(敦煌莫高窟)九层楼,作了一个告别才走。后来的每天,我都为自己感到幸运,因为自己有机会参演这样的作品。之前迷茫的时候,我拒绝导演,但其实心里非常难过,因为我知道自己在拒绝向一个伟大灵魂靠近的机会,所以最后能真的扮演她、能感受她的精神力量,我真是太庆幸自己做的这件事情。实际上演完了后,我更觉得是净化自我的过程,是樊老师在塑造我,是这个世界塑造我。

新京报:拍完以后,你还是会有很多感触?

陈瑾:当然直到今天,一提到樊老我都控制不住自己,会热泪盈眶,内心也有非常温暖的、不经意的感动。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录音整理/新京报实习生 张霁

(新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