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翻飞,彩线渐拢
不同型号的火车头
在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的
青年职工手中
逐渐展露轮廓特征
兰州局集团公司兰州西机务段
青年工作室手工创作组
于近日举办了一场特别的
缠花工艺“火车头”文创作品
教学制作兴趣班
缠一朵花开,寄万物之情
缠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蕴含着独特的东方美学
当缠花与铁路碰撞
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展现出
独一无二的全新美感
1
“业余非遗手艺人”
青年工作室手工创作组组长叫张明宇,是兰州局集团公司兰州西机务段的一名“00后”机修钳工。
日常工作中,张明宇主要负责检修段内天车、不落轮、移车台等各型机械设备,确保电气线路、配件、油路安全。
胆大心细、眼疾手快,工作要求精细的特质,同样锻造了张明宇心灵手巧的手工技能,外加上对艺术设计的浓厚兴趣,工作之余,张明宇常常在网络上自学手工艺制作。
2020年,张明宇被网上制艺精美的缠花作品所吸引。这是他第一次了解缠花这门非遗技艺。
缠花就是用多色丝线,在坯架上缠绕出各种艺术品,坯架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实物,如铜线、笔、墨、果核、蛋壳……另一类是人造坯架,即以纸板和铜丝扎成各种形状作坯架。
作为一种“像生花”,缠花形貌昳丽,栩栩如生。最初,张明宇以模仿学习为主,通过网络视频逐帧分解、自行跟练,重点制作以花为主体的作品。
张明宇制作的缠花
2022年9月,张明宇在社交平台开号,经常发布一些自己制作的缠花作品,获得了许多关注和好评。
2
“火车头”花样缠花
“作为一名机务人,每天都在与铁路机械设备打交道,我就想尝试一下能否在缠花作品中加入铁路元素。”说做就做,张明宇开启了他的“火车头”系列作品创作之旅。
缠花机车的制作并非易事,对于制作人的机车专业知识与绘画功底都有着一定的要求。
张明宇首先逐个了解各类“火车头”的样貌细节,在卡纸上画出机车轮廓与具体部件后,再进行制作。
步骤一
临摹并在卡纸上绘制机车轮廓及零部件。
步骤二
用剪刀裁剪出零部件切片,分别与铁丝粘连作为坯架。
步骤三
在坯架上缠绕丝线并拼接零部件,张贴在卡板上。
张明宇制作的缠花火车头
除了“火车头”系列,张明宇先后以生活中美食与物件为主体,制作出“美食系列”“摆件系列”缠花工艺品。
张明宇制作的缠花龙摆件
张明宇制作的缠花螺蛳粉
一幅“缠花螺蛳粉”,腐竹、花生米、酸笋……汤料细节满满,成功为非遗缠花吸引了一波“流量”。张明宇的故事登上《半月谈内部版》杂志,“Z世代”的创造力在传统缠花工艺中大放光彩。
张明宇的故事登上《半月谈内部版》杂志
3
缠花走进职工兴趣课堂
“既然同事们都对缠花工艺感兴趣,为何不举办一个兴趣课堂呢?”张明宇将缠花技艺带入了青年工作室,带领身边的青年同事一同学习缠花技巧。
课堂上,张明宇向大家介绍了非遗缠花的历史背景、制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并对机车每个部件的缠绕方法和技巧进行示范讲解。
青年职工怀着高涨的学习热情跟随讲解一步步制作,开启了人生非遗文化技能初体验。
“太像了”“又学了一项技能”“现在的我是不是也算非遗传承人了,哈哈”……大家看着自制的成品“火车头”,激动感慨。
“后续我想将自己熟悉的刻橡皮章与缠花工艺相结合,再做一些铁路文创作品,希望能进一步将缠花工艺发扬光大。”谈起未来,张明宇满怀憧憬。
职工微感言
1
兰州西机务段兰州西检修车间见习生 王金洋
“作为一名刚入路的青工,我很荣幸参加此次非遗缠花活动,通过小组成员相互沟通交流,分工合作,完成了以机车为主题的缠花作品,在工作之余增添了乐趣。”
2
兰州西机务段设备车间电工 刘焓
“很开心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中国非遗文化,感受它的精巧和别致,希望我们中华民族能将这种手工艺发扬光大并且很好地传承下去!”
3
兰州西机务段团委书记 牛伟伟
“青年工作室旨在为特长青年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截至目前,已完成‘丝路火车’浮雕墙大型橡皮雕刻彩绘作品、非遗缠花工艺‘火车头’系列文创作品、‘机务铁路人’漫画作品合集等项目,将青年职工的特长转化为服务铁路安全生产、展示青春作为的有效途径。”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甘肃记者站(兰州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陈兴礼 李淑婷 李启晨 赵童 强科 张明宇 牛伟伟
(人民铁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