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古堡六工城:大汉戍边人 屯田绿洲处

丝路古堡六工城:大汉戍边人 屯田绿洲处

自动播放

瓜州地处古丝绸之路枢纽,敦煌艺术中心,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在这片富有诗情墨意的土地上,有王维塞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恢弘苍凉,有张芝书法“龙骧豹变、率意超旷”的豪迈绝冠,有李贺战前“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的英雄气势。这里,每一座古城,都有一段厚重辉煌的曾经。读一座古城,品一段过往。今天与大家一起读瓜州古城遗址——六工城遗址。

图片

六工城遗址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大小两城组成,小城为西汉宜禾都尉昆仑障,大城为曹魏时期的宜禾县城

●瓜州沿用时间长、形制特别、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遗址之一

图片

在酒泉瓜州县南岔镇的戈壁深处,六工城的残垣断壁在岁月的沧桑里屹立了2000多年,从空中俯瞰,至今依然能看清晰轮廓。

站在夕阳斜照的六工城,岁月的风霜掩盖了她曾经的荣光,但是历史的真相却从未掩埋在黄沙之下。考古人员陆续在六工城发现了汉代五铢钱、唐朝开元通宝、明朝青花瓷等文化堆积层,让古堡绵延千年的历史得以重现。在这里你随便捡起一个瓷片,可能都是一段戍边屯田的家国往事。

时光回到现代。六工城周围均为白板硬质弃耕地面,平坦空阔,其间渠道、田埂的遗迹依稀可辨,由此可推断这里曾经是片绿洲,将士们在这里戍边屯田,有烽烟再起,有丝路驼铃,由屯垦带来富庶与繁荣。

六工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南岔镇七工村西2千米处的荒草滩上。始建于汉,沿用至清,历经汉、魏、唐。遗址分为大城和小城,由城、障两部分构成,均为夯土版筑,墙体分段夯筑,有明显的竖向接缝,夯层紧密,墙体坚实。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西、北墙呈直线,都开有城门,均有瓮城;东墙平面呈四次内折角形状。据专家考证,内折是为了增加防御能力、多侧面攻击来犯之敌。小城位于城址东北角并于城址相连,平面基本呈正方形,东西长74米,南北宽68米,残12米左右,开南门。城内散落有各种陶片、瓷片等有较厚的文化层堆积,城外有农田水利遗迹。该城既是军事要塞,又是农业屯垦区。2013年5月3日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由城和障两部分组成。大城东西长362米,南北宽304米,面积110048平方米。其东北连接一座小城障,平面呈方形。

小城当为“昆仑障”之故址。始建于汉代,城外有农田水利遗迹,证实当时六工城既是军事要塞,又是农业屯垦区。

据《汉书﹒地理志》、《安西县新志》、《重修肃州新志﹑安西卫》记载和有关专家考证,六工城遗址小城为西汉宜禾都尉昆仑障,大城为曹魏时期的宜禾县城。西晋元康五年(295)划宜禾县归晋昌郡,后魏属常乐郡。北周改凉兴县,隋常乐镇,唐常乐县城。《西夏记事本末》卷首所附《西夏地形图》上,标注该城为“常乐城”,而不叫做“常乐县”。据《甘肃省新通志》、《重修肃州新志•安西卫》记载:清雍正年间大力实行移民屯黄,安置移民。故该城得以整修,安置吐鲁番回民屯垦,后叠遭肃州回民﹑安西南山土匪逆害,城破民逃,废弃至今。该城遗址分布面积大、结构复杂,沿用时间长,在历史上颇为兴盛,曾做过县治,也设过军镇,对河西史地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瓜州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