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持续干旱严重影响饮水灌溉 旱情或继续发展
甘肃
甘肃 > 资讯 > 正文
站内

甘肃持续干旱严重影响饮水灌溉 旱情或继续发展

原标题:甘肃持续干旱严重影响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 多地启应急供水措施

中新网兰州8月18日电 (记者 冯志军)启动备用水源、开动机井、架设临时管线、设置临时供水点、组织拉送水……8月以来,甘肃多地出现重度干旱,该省多个大型引调水工程满负荷运行,最大限度增加供水,多个市县采取一系列应急供水措施,在优先保障人畜饮水的情况下,尽可能保障灌区作物适时适量灌溉。

记者18日从甘肃省水利厅获悉,今年以来,甘肃省降水总体偏少,阶段性旱情两度起伏,局地暴洪时段集中,“旱涝并存、旱重于涝”的特点较为明显。尤其是6月以来,甘肃省河西大部、中部及南部局地发生旱情并持续发展,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受到严重影响。

2023年5月以来,甘肃武威市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持续偏少,气象干旱十分显著。图为8月初,武威市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抗旱减灾气象服务。蒋菊芳 摄

2023年5月以来,甘肃武威市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持续偏少,气象干旱十分显著。图为8月初,武威市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抗旱减灾气象服务。蒋菊芳 摄

据官方最新统计,1月1日至8月13日,甘肃省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兰州、白银、临夏、定西中南部、陇南南部、天水东部和南部等地降水偏少约一至九成,其中酒泉、嘉峪关、金昌、白银大部降水偏少约四至九成,尤其是酒泉市、敦煌市,降水偏少九成以上。

根据全省旱情动态,甘肃省水利厅7月底启动省级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指导督促受旱地区加强对水源的统一调度管理,优化调整供水方案,合理高效配置水资源,动员民众利用水窖、水罐等提前储蓄水,积极倡导节约用水。

8月上旬以来,兰州中心气象台连续发布两次“甘肃省干旱黄色预警”称,该省多地气象干旱已达重度及以上,并预计河西大部和陇中北部等地气象干旱仍将持续。

2023年7月14日,甘肃省水利部门工作人员查看引调水工程出口水位及下游渠道运行情况。王熙杰 摄

2023年7月14日,甘肃省水利部门工作人员查看引调水工程出口水位及下游渠道运行情况。王熙杰 摄

目前,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酒泉市阿克塞县累计投入抗旱资金95.5万元,累计向牧区拉水储水4000余立方米,有效缓解了人畜饮水问题;张掖市山丹县启用备用水源、设置临时集中供水点、实施连通改造工程等措施,投入资金215万元,有效缓解农村1.4万人饮及3000头大牲畜供水困难问题。

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张家川县投资1900余万元,新打7眼机井缓解饮水困难,敷设5400余米输水管道,从新建富川水库将水引至东峡水库补水,有效解决该县5个乡镇9万余人饮水长期受影响问题。

位于甘肃省最东部的庆阳市合水县组织20辆拉水车,向县城孙家寨沟调蓄水池全天候补水,全力保障县城2.64万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华池县组织14辆拉水车,保障该县两乡镇0.6万人生产生活用水。

2023年7月15日,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心昌马灌区总干渠进行调水。王彦林 摄

2023年7月15日,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心昌马灌区总干渠进行调水。王彦林 摄

甘肃省水利厅称,通过加强旱情监测、调度管理、多措并举保供水、全力抗旱保生产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目前甘肃省城乡饮水基本得到保障,最大限度减轻了旱情影响和灾害损失。

相关新闻

央视新闻客户端:8月底前西北地区河流来水量持续偏少 旱情可能继续发展

8月14日,水利部针对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启动了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自动播放

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以来,我国西北地区大部累积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4成,黄河上游干流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3成。受到降雨和来水持续偏少的影响,西北地区旱情逐步显现。

截至8月17日统计,全国有2003万亩耕地受旱,草场受旱3.17亿亩,有1.05万人、57.7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旱情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另外,湖北、湖南局地也有旱情出现。

甘肃持续干旱严重影响饮水灌溉 旱情或继续发展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抗旱处处长 王为:据预报,8月底前西北旱区大部仍可能没有有效降雨,河流来水量持续偏少,旱情可能继续发展,且持续时间较长、程度偏重。

针对当前西北等地区的旱情,水利部在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的同时,以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确保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为目标,要求各级水利部门做到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全力做好各项抗旱保供水工作。目前,水利部已派出4个工作组、专家组,指导帮助地方做好当前抗旱保供水工作。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