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一个边
甘肃
站内

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一个边

“周祖旧邦,西部名城。”

庆阳

始于宋太祖建隆元年置庆州团练

乾德初升为庆州

英宗治平年间又改设环庆路

▲庆州古城雕像 图/网络

▲庆州古城雕像 图/网络

直至政和七年(1117年)在庆州设“庆阳军”节度

“庆阳”这一名称方见于史册,并沿用至今

▲庆阳 摄/景亮

▲庆阳 摄/景亮

黄天厚土

庆阳位于甘肃省最东部

▲庆阳黄土地貌 摄/陈明

▲庆阳黄土地貌 摄/陈明

▲大自然鬼斧神工锻造“玉带” 图/网络

▲大自然鬼斧神工锻造“玉带” 图/网络

▲大美子午岭 图/《寻根庆阳》

▲大美子午岭 图/《寻根庆阳》

黄土,寄托了华夏民族最初记忆

每个中国人,对黄土都有深厚的情感

▲黄土高原 摄/郭文奎

▲黄土高原 摄/郭文奎

而堪称“天下黄土第一塬”的董志塬

平畴沃野,一望无垠

“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一个边。”

便是对董志塬之广、之大最贴近的形容了

周祖圣地

庆阳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4000多年前

周先祖不窋(bù zhú)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

▲黄土塬上的耕地 图/网络

▲黄土塬上的耕地 图/网络

▲周先祖不窋雕塑 图/网络

▲周先祖不窋雕塑 图/网络

仙气缭绕周祖陵

仙气缭绕周祖陵

岐黄论医处

庆阳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

公元前2600年左右中国医学鼻祖岐伯便出生在这里

▲岐伯雕像 图/网络

▲岐伯雕像 图/网络

黄帝在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时

广成子便向黄帝推举了岐伯

黄帝亲自考察,论医问政

见岐伯聪颖惠敏,学识渊博,便拜岐伯为师

岐黄论医

诞生了闻名世界的《黄帝内经》蓝本

奠定了中华医学理论基础

被称为“岐黄故里”

红色庆阳

庆阳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

被誉为“永远的红区”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图/网络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图/网络

▲红色南梁盛开的山丹花

▲红色南梁盛开的山丹花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

后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

组成西北革命根据地

它的存在为中共中央和红军三大主力提供了长征落脚点

舌尖上的庆阳

庆阳,素有“陇东粮仓”的美誉

黄土丰厚,加上农耕文明发源较早

由此注定了小麦的王者地位和当地人的饮食取向

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一个边

庆阳人以面粉为原料

创造出了不少风味独特的小吃

或为主食,或为辅食,种类繁多

▲辛勤耕作陇原人 图/网络

▲辛勤耕作陇原人 图/网络

黄米面馍馍、狗舌头馍、油糕……

“面”在庆阳人的手里变着花样

▲面

▲面

饸烙面、臊子面、剁荞面、洋芋糊糊面……

擀、削、拉、扯

再配上不同的佐料

就成了庆阳人舌尖最依赖的滋味

▲饸饹面 图/网络

▲饸饹面 图/网络

环县羊羔肉、庆州九碗、镇原老席……

不同的地域上又形成了不同风味

川塬梁峁上升起的袅袅炊烟

是千年来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永远的记忆

来源:微游甘肃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