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新研究:青藏高原阿尔金断裂时间没那么早

兰大新研究:青藏高原阿尔金断裂时间没那么早

原标题:兰州大学科研团队在青藏高原阿尔金断裂早期演化历史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阿尔金断裂是亚洲内陆地区巨大的断裂,东西长约1600公里,构成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界,控制着高原北部的地形地貌发育和地震活动,同时,它还分隔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阿尔金山-塔里木和祁连山-柴达木、河西走廊能源-金属富集成矿带(图1a,1b)。因此,研究它的形成演化历史,对认识亚洲东部构造-环境演变过程,检验和完善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理论,指导我国西部能源与矿产勘查、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它的形成历史,现有的研究结果认为始于距今约2.3亿多年的晚三叠世,特别是在距今2.0-1.7亿多年的早-中侏罗世活动强烈,并随后发生了400多公里的水平走滑错动,沿北东方向错开了阿尔金山-祁连山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及塔里木、柴达木、河西走廊一系列含煤、油气盆地。

图1.青藏高原及敦煌盆地地质简图,示阿尔金断裂分割西北重要地貌单元及资源富集区带。

图1.青藏高原及敦煌盆地地质简图,示阿尔金断裂分割西北重要地貌单元及资源富集区带。

近日,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戴霜教授团队,联合甘肃省地质调查院以及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以“Jurassic Evolution of the Dunhuang Basin and Its Implicationsfor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Altyn Tagh Fault, Northeast TibetPlateau”为题发表于国际地学知名期刊《Tectonics》上。戴霜为论文第一作者,戴霜、马晓军博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研究基于传统的盆地研究范式即地层-沉积、盆地发生、充填方式调查研究,结合深部钻探、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物源分析及区域热年代学资料,确定了敦煌盆地侏罗纪地层对比和年代格架,明确了盆地侏罗纪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北山、阿尔金-祁连山和盆地内部三危山地区;结合地震反射资料解释结果,发现早侏罗世盆地断陷是由两侧的边界正断层活动引起的;中侏罗世盆地扩张是深部地壳韧性颈缩和热通量增加的结果,晚侏罗世边界断裂活动结束或减弱导致盆地转变为坳陷盆地(图2)。现今的阿尔金断裂分布区在侏罗纪由三条小规模的正断层组成,而不是左旋走滑性质的断层,显示侏罗纪该地区不存在走滑性质的断裂,也就是说现今形式的阿尔金断裂,不可能如前人所说的那么早(晚三叠世)。这一研究成果对认识阿尔金断裂的活动历史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成果以该研究得到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2019QZKK07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2213)和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lzujbky-2021-it07)资助。

图2. 敦煌盆地侏罗纪盆地及边界断裂演化图,指示侏罗纪不存在现今形式的阿尔金断裂。

图2. 敦煌盆地侏罗纪盆地及边界断裂演化图,指示侏罗纪不存在现今形式的阿尔金断裂。

(兰州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