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交通故事知多少?中国首条高速公路途经这里

甘肃交通故事知多少?中国首条高速公路途经这里

原标题:首届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年会的甘肃时间:丝路新篇奋进坦途

首届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年“甘肃时间”

首届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年“甘肃时间”

本网记者 宋芳科

4月2日下午,首届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年会专门为甘肃交通人留出一小时的宝贵时间,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交通同行展示甘肃交通文化,讲述甘肃交通故事。

甘肃有我国最早的高速公路,秦始皇三十五(公元前212年)下令修建秦直道,被誉为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经过甘肃。

酒泉敦煌,戈壁深处,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遗址,是丝绸之路上重要驿站,默默讲述传承千年的驿站交通文化。

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彩绘《驿使图》,反映1600多年前的古代邮驿形象,也是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

甘肃公路博物馆展台

甘肃公路博物馆展台

古丝绸之路在甘肃绵延1600公里,讲述的都是交流融通与路故事。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唤醒丝路荣光,新西部陆海大通道,打通甘肃出海通道,让甘肃在祖国西部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重要。

甘肃交通人该如何讲好甘肃交通故事,树立甘肃交通文化品牌?他们将目光聚焦一个个扎根交通一线的普通人。

嘉峪关“八棵树”广场

嘉峪关“八棵树”广场

1952年,以郑占乾为代表的第一代公路人,在开路、养路之余,到鳖盖山下挑土换沙种下杨树,历经风雨沧桑有8棵活了下来,茁壮成长,成为戈壁中的一抹绿色。往来车辆、行人远远看到这八棵树就知道嘉峪关到了,一路的舟车劳顿在这一刻化作到达的喜悦。如今,鳖盖山上已经郁郁葱葱,嘉峪关市更是一片绿海。人们可以不再以八棵树作为到嘉峪关的唯一参考,但是八棵树伟岸挺拔的身姿已经汇聚了太多精神,成为一代代公路人不能磨灭的记忆。

1955年,镜铁山发现大规模铁矿。响应党和国家号召,900多名甘肃养路工人会战钢铁天路,在海拔4000多米的吊大板山口,占严寒、斗冬雪,面对高原缺氧环境,仅仅用了2个月便打通了84公里的矿区公路,这就是省道215线。之后,扎根戈壁的公路人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住地窝,喝冰水、啃干馍馍,开拓、守护着戈壁公路,就如顽强生长的八棵树一样扎根戈壁,条件有多艰苦,生命力就有多顽强。点滴汇聚,信念坚守孕育产生了“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

在一代代公路人的坚守与传承之下, 如今,“八棵树精神”和“铁山精神”嘉峪关城市精神一道成为这座年轻戈壁钢城的精神内涵,涵养着嘉峪关市蓬勃向上的力量。

省道215线

省道215线

在G568线,甘肃通往西南地区咽喉要塞的王格尔塘道班,同样有一群人用30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在骄阳烈日下、在风霜雨雪里书写着护路保畅的传奇故事,30年,他们人生轨迹就是“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那段119公里的柏油路。30年,无数个雨夜抢通,他们坚守在贫瘠缺氧、高寒阴湿的地方把闪光的青春化作一条条筑梦腾飞的坦途。

张肃公路黑河大桥

张肃公路黑河大桥

上个世纪70年代,为设计出节省钢筋、水泥、木材的新桥梁甘肃桥梁专家许超杰带领技术人员,潜心研究耗费了整整10年时间通过无数次地探索实践终于在1977年由他主持设计修建的张肃公路黑河大桥,使坦拱跨度达到了32米成为甘肃省内跨径最大、延米最长的坦肋拱桥。它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平原地区宽浅河建造坦肋拱桥型的空白,为西北交通乃至全国交通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甘肃桥梁专家许超杰

甘肃桥梁专家许超杰

在甘肃公路博物馆的“八棵树精神”展厅由许超杰和谢惠钧在1980年执笔编写的《微弯板坦肋拱桥图集汇编》和《微弯板坦肋拱桥》两本书静静陈列在这里,让人们追忆起那段无上荣光的岁月。

甘肃公路养护科研人员李晓民

甘肃公路养护科研人员李晓民

2008年,31岁的李晓民放弃人人羡慕的大学教师身份,毅然前往甘肃将青春奉献给了甘肃公路养护科研事业,这一干就是15年。甘肃东西横跨千里,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千差万别,一个成熟的技术方案搬到另一个市区可能就会“水土不服”。李晓民带领技术人员从养护设计入手将新的养护维修方案和新技术、新材料引入到甘肃,使甘肃公路路面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他还将固废材料循环利用作为科研发展的主攻方向在绿色公路设计、产业化建设方面不断攻坚。

李晓民在公路上实地查访

李晓民在公路上实地查访

寒冬腊月里,为了早些出试验结果,李晓民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料堆里,从冻得硬邦邦的料场中寻找适合的试验材料。仅仅5年时间,李晓民团队就将先进的公路养护理念及新技术引入到公路养护维修设计中,显著提高了高速公路路面品质,延长了服役期、降低了养护成本得到全国同行一致的认可。

正是这样一代代交通人的坚守,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路先锋精神,甘肃实现了全省公里总里程达到15.72万公里,在甘肃大地上已有各类公路桥梁超过18128座,它们跨越高山大川,联通城镇村庄,成就了陇原通途。也汇入了甘肃交通人的精神谱写,成为甘肃交通文化的重要源泉。

甘肃公路卡通形象

甘肃公路卡通形象

相关新闻:首届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年会在兰州举办

中国甘肃网4月2日讯(本网记者 宋芳科)4月2日,首届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年会在甘肃兰州开幕,主要开展交通运输行业优秀文化品牌展演、交通好故事宣讲、品牌建设经验交流及文创产品展览等活动。来自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各相关单位的600余位代表参加年会。甘肃省交通运输行业就“八棵树精神”、甘肃公路博物馆、“道通天下、信达未来”等行业文化品牌做了交流推介。

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模其美多吉、方秋子、农凤娟、常洪霞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王争等品牌带头人携品牌故事,呈现了一场交通文化的盛会。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柳鹏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全国交通人相聚黄河之滨,在兰州召开首届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年会,共话新时代交通精神,共谋新时代交通事业,可谓正当其时。甘肃文化资源厚重、自然风光优美,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不断加快交通建设步伐,到2022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15.7万公里,高速及一级公路突破7400公里,全省民用机场达到9个,宝兰高铁、兰渝铁路、银西高铁相继建成通车,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民航、普通公路、内河水运为补充的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联结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地位更加凸显,昔日的“丝路古道”,逐渐变成“黄金通道”。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中,甘肃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矢志通途,孕育出“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成为甘肃交通人坚定主心骨、提振精气神的奋斗之魂。他指出,甘肃交通人正朝着交通强国新征程全力迈进。希望参会的专家、领导、来宾,对甘肃交通文化建设多提宝贵意见,对甘肃交通发展给予更多关心和宣传。甘肃交通运输行业将以此次年会为契机,与全国交通行业兄弟单位共同携手,不断总结交流好近年来交通运输文化建设取得的先进经验,展示行业风采,汇聚交通力量,唱响交通好声音。

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新闻宣传处处长马国栋说,交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奋斗精神、中国民航英雄机组英雄精神等,激励着交通人继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迫切需要全国交通人携起手来,共同谋划策划、创新创造新时代交通强国文化。希望全国交通运输人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积极参与交通强国文化建设,努力开创交通强国文化建设新局面。

中国交通报社总编辑、中国交通报刊协会会长李咏梅表示,交通运输行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丰富多元的文化基因和历久不衰的文明传承,涌现出以“八棵树精神”等为杰出代表的交通文化品牌。2023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行业软实力,弘扬交通精神,讲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故事,培育交通强国文化。此次年会搭建了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建设互动交流的平台,希望交通行业各单位代表相互切磋、博采众长、收获成长,进一步赓续交通文化和交通精神,为交通人勇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提神振气。

甘肃是“八棵树精神”的发源地。“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入选了《中国交通运输精神谱系》,是新时代甘肃交通“八棵树精神”谱系的“根文化”,新时代甘肃交通精神。八棵树精神在历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展示推选活动中获评“先锋品牌” “榜样品牌” “政务事业类十佳文化品牌”。

年会开幕式上,颁发了第四届全国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推选活动获奖品牌,并启动了“交通强国 品牌力量”第五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推选活动。(本组图片摄影:张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