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空心村”?柴守玺委员亮“金点子”

如何破解“空心村”?柴守玺委员亮“金点子”

原标题:【聚焦2023全国两会】住甘全国政协委员柴守玺:办好农村教育和医养 抓住乡村振兴“牛鼻子”

本网记者 宋芳科

“我认为乡村空心化不能实现乡村振兴,要想乡村吸引人,就要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以人为本、解决好农村教育和医疗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先决条件。”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柴守玺在接受中国甘肃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一名来自农业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柴守玺关注的是乡村振兴。他认为乡村振兴事关农业、农民和农村,牵扯面广,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人,乡村没有农民,就谈不到振兴。

柴守玺说,一些地区农村的空心化和老龄化值得关注。比如一些农村适龄女青年结婚生子后,为了让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和不输在起跑线上,便去乡镇或县城陪读,等孩子上了大学,自己也五十岁左右了,再过几年孩子又要结婚生子,她们又得跟去帮助带孙辈。因此,虽然她们身份是农民,实际上很少参与农业生产,农村的青壮年妇女劳动力就这样被抽走了。

“由于种植业比较效益总体较低,农村的青壮年男劳动力也大多去外面打工,同样男青壮年劳力也就抽空了。如果打工者不回来,家中的长辈也可能会跟着去城市安家生活,便于子女照顾和避免城乡来回奔波,另外,城市老人看病方便且医疗条件也较好。多年之后这个农村的家就没有根了。”柴守玺分析农村空心化现状。他认为,虽然空心化原因多种多样,但没有人乡村振兴就失去了基础。抓好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就要解决乡村如何能留得住人的问题。虽然乡村振兴涉及的问题较多、需要综合施治,但首先要从解决农村教育和医养问题入手,让农村有吸引力留下年轻人。

对此,柴守玺委员建议,国家要下大力气解决城乡教育均衡问题。如果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和教学质量与城镇差不多,家长自然会选择让孩子就近在乡村接受教育。

在医疗方面,柴守玺表示,虽然近年来村镇医疗卫生基础条件有所改善,但和群众的需求期盼仍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村到最近的乡镇卫生院也有一定距离,家里老人和孩子在关键时刻就医“最后一公里”还不完善,这也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来统筹解决。把教育和医养这两个难事解决好了,就等于把农村一老一小的问题解决好了,这样才能让年轻人不再为教育医疗奔波,解除后顾之忧,更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

柴守玺建议,国家乡村振兴资金要多向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而搞好乡村教育和卫生软硬件建设,是解决留得住人的先决条件,也是当前广大农民最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目前我国南方一些条件好的村镇,已经实现了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也配备较完善的医疗条件,再加上较完善的现代生活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乡村和城市差距较小,城乡高度融合的一体化生活对于农村青年多了一种选择,让他们更愿意留下来建设家乡,发展乡村产业、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