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牛大如何更"对味"?全国人大代表看好"国家非遗+"

百年牛大如何更"对味"?全国人大代表看好"国家非遗+"

原标题:【迎两会·我从基层来】全国人大代表马利民:让“国家非遗+”助力兰州牛肉面更“对味”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宇晨

“近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消费的通知》。兰州牛肉面作为国家非遗老字号之一,能否推动提升老字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博物馆等历史文化资源联动、融合、发展水平,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今年关注的重点方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会长马利民说。

马利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兰州人。在他的心中,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不仅成为甘肃特色餐饮的代表,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特色,承载的不仅是西北人对于美食的喜爱,更是对于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2021年,兰州牛肉面成功入围“国家非遗”项目,成为唯一入选该项目的面食手工制作技艺。那么,享有“国家非遗”金字招牌的兰州牛肉面,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消费?

马利民认为,兰州牛肉面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创造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有力见证,需要不断挖掘保护、传承创新、宣传推广,使品牌和技艺代代相传,更好地奉献社会。

“兰州牛肉面经过百年的传承、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一道亮丽的饮食文化名片,具有很高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在政府指导下,本土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目前仅兰州市就有千余家的面馆,全球已有逾8万家店铺,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马利民说,如今的兰州牛肉面,虽然有了“国家非遗”这一金字招牌。但在商标品牌保护管理、历史传承与开拓创新上都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马利民表示,产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聚焦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目标,把兰州牛肉面商标管理和“国家非遗”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化经营与品牌化发展相融合,提升行业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同时,还要顺应国潮消费趋势,释放品牌消费潜力,丰富品牌消费供给,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