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历史久远文化灿烂,宛若一柄玉如意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羲皇开天、大漠烽火、祁连雪峰、石窟长廊、特色花儿、无垠草原……行走在陇原大地,一张张闪光的名片映入眼帘。在声声悠扬的驼铃声里、在传奇璀璨的丝绸古道上、在九曲奔涌的黄河岸边、在风光迥异的多元地貌内、在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团结中,无数文人墨客与甘肃这块神奇的沃土结缘,留下了文脉绵延的千古诗篇。
新甘肃客户端利用甘肃省融媒体省级技术平台“新甘肃云”的技术优势,联动全省融媒体中心推出【诗韵陇原】特别策划栏目,展示陇原大地的神与形,意与韵,多姿与震撼,厚重与美丽。
大美焉支 文化山丹
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属张掖市管辖,是塞上明珠、丝路重镇金张掖的东大门。山丹原名删丹,历史悠久。据《山丹县志》载,删丹古城在焉支山谷地近钟山寺处,“以晓日出映,丹碧相间如‘删’字,又名删丹山,而县以此得名。”山丹秦时为月氏地,汉初属匈奴,后由骠骑将军霍去病收复,为张掖郡所辖。
“世博圣地”焉支山森林公园坐落于山丹县,隋大业5年(609年),隋炀帝西行时,登此山召见西域27国使臣,史称“万国博览会”。
山丹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初始于公元前121年,具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山丹军马场已成为多部电影的外景拍摄地。佛教名寺——山丹大佛寺亦坐落于此,该寺内塑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状坐像一尊,高35米,造型逼真,姿态优美,栩栩如生,气度不凡。
山丹境内的明长城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长城。汉明长城在县境内绵延一百多公里,是甘肃省境内最完整的塞、壕式汉长城和土筑夯打式的明长城,被专家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
山丹县城
过燕支寄杜位
唐·岑参
燕支山西酒泉道,
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
忆君不见令人老。
焉支山
焉支山坐落在河西走廊峰腰地带的甘凉交界处,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0公里处,现大马营乡境内,距山丹县城40公里,东西长约三十四公里,南北宽约二十公里。属自然风景区,自古就有“甘凉咽喉”之称。
秋染焉支 张兴荣 摄
苍翠焉支 徐柏林 摄
塞上曲
唐·李白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焉支山 曹浩源 摄
进入深秋,在位于甘肃省山丹县城东南50公里处的焉支山秋色旖旎,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
胭脂秋色 赵谦玺 摄
焉支朝晖 张有岳 摄
焉支山
匈奴
失我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今神人,
使我不得祭于天。
焉支山 曹浩源 摄
幽州胡马客歌
唐·李白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雪落焉支山,一片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的冰雪世界,焉支松在白雪的覆盖下愈发显得苍翠。
燕支行
唐·王维
汉家天将才且雄,
来时谒帝明光宫。
万乘亲推双阙下,
千官出饯五陵东。
誓辞甲第金门里,
身作长城玉塞中。
卫霍才堪一骑将,
朝廷不数贰师功。
山丹马场
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据史料记载,3000多年前,就已有人在这里放牧生息,此地初为大月氏游牧地,后被匈奴长期雄踞。公元前221年,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转战河西走廊千余里,击退匈奴,在这里创立了皇家马场,山丹马场也成为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皇家马场,也是当前世界第一大军马场。
山丹马场 曹浩源 摄
送浑将军出塞
唐·高适
将军族贵兵且强,
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继在朝野,
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儿,
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
每逐嫖姚破骨都。
调笑令·胡马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
远放燕支山下。
刨沙刨雪独嘶,
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
边草无穷日暮。
山丹马场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草原骏马图,并展现了草原风光。表面上写的是马,背后面写的是人。唐朝有很多来自中原的士兵驻扎在边地,边地环境严酷且战事不断,士兵生活悲苦、面对死亡,不由地会有一种对未来感到迷悯忧虑的心情,这也说明焉支山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汉明长城
国内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汉明长城在山丹县境内蜿蜒百里,与古丝绸之路共同见证了这片神奇土地历经的沧海桑田。
硖口
饮马长城窟行
隋·杨广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汉明长城
公元609年,隋炀帝为再次打通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通道, 力克艰难万险,西巡河西走廊,在焉支山下举行了一场贸易盟会,隋炀帝登临焉支山峰顶,参天禅地,作下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从诗文中你可以感受到隋炀帝是一位心系国家安危社稷,心怀远大志向的帝王。追溯历史,焉支山可能就是“世博会”最早的发源地了。
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
隋·杨广
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
毡帷望风举,穹庐向日开。
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
索辫擎膻肉,韦鞲献酒杯。
如何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隋炀帝会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
隋炀帝西巡焉支山
燕支行营二首
唐·崔希逸
天平四塞尽黄砂,
塞冷三春少物华。
忽见天山飞下雪,
疑是前庭有落花。
阳乌黯黯映山平,
阴兔微微光渐生。
戍楼往往云间没,
烽火时时碛里明。
焉支山,既是一座历史名山,又是一座文化名山。关于焉支山的故事和传说还有很多很多,匈奴的歌声早已消散在大漠风中,但焉支山还在,它承载着几千年的厚重历史和灿烂文化,需要我们认真去阅读,去传承,去铭记。
来源: 金张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