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千秋初遇令狐冲,夜光杯的神秘面纱揭开了

祖千秋初遇令狐冲,夜光杯的神秘面纱揭开了

原标题:【奔流文化·非遗】甘肃武山夜光杯雕丨美玉为魂 技以致美

甘肃省武山县鸳鸯镇镇北绵延北去的山峰下面,埋藏着制作夜光杯的玉——鸳鸯玉。

深藏于大山的鸳鸯玉,使得粗粝的武山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温润和细腻……武山夜光杯雕现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祖千秋初遇令狐冲,夜光杯的神秘面纱揭开了

1】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有一章《论杯》,讲的是祖千秋和令狐冲初次相遇时,大谈了一通喝酒经,教他(令狐冲)喝什么酒需要配套用什么酒杯。金庸先生借祖千秋的口,展现出了其深厚的酒文化造诣。

当时令狐冲与祖千秋于江舟中。祖千秋道:“饮酒须得讲究酒具,喝甚么酒,便用甚么酒杯。喝汾酒当用玉杯,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

只听他又道:“至于饮葡萄酒嘛,当然要用夜光杯了。古人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有如饮血。岳武穆词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岂不壮哉!”

……

坊间流传,夜光杯来源于一个传说——据说西胡曾贡献给周穆王一只白玉杯,到了晚上能发光,所以叫夜光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绝妙之处,在于不只道出了夜光杯与葡萄酒之间绝配的神秘关系,还为这种饮酒设置了一个广大的背景。这背景,既是文化的,也是历史的,更是地域的。

祖千秋初遇令狐冲,夜光杯的神秘面纱揭开了

2】

成书于公元1712年的《宁远志》中,就有“峡谷蕴玉”的记载。宁远即今武山县。

志书中的峡谷,便为曲折幽深的渭河峡谷,峡谷之邱家峡,便是鸳鸯玉料的采矿点。

鸳鸯玉学名“蛇纹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形成斑斓的色彩,呈墨绿、络绿、翠绿、橄榄绿、荧光淡绿等多种颜色,暗映天然纹理,恰似龙蛇舞动,云霓缭绕,由此而成为玉雕工艺品、高级家具配套镶嵌和高级板材的理想材料。

“蛇纹岩”在武山储量极为丰富,据地质部门勘测,在东起武山城关庙儿湾,西至鸳鸯镇东北,在连绵十五公里的盘龙山一线,储藏量约3.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

鸳鸯玉的生产据说最早可追溯到秦汉之际,有观点认为现在陕西碑林博物馆陈列的秦始皇所用御碗、酒斛便都是和鸳鸯玉相类似的蛇纹岩雕琢而成。

一条墨绿色的岩石蚀变带在山体上像一条虬龙般时宽时窄,时隐时现。仔细观察,可看到墨点般的矿洞……在矿洞昏黄的光线下,采玉人用钢钎、铁锤、撬杠这些简陋的工具在岩壁上把玉料一块块“啃”下来,肩扛手抬,搬到独轮车推出矿洞,然后挪到架子车上运送到山下……现实中玉石的采集显然是单调甚而是枯燥的,只是“峡谷藏玉”的史书记载,却每每不由人想到那句“蓝田日暖玉生烟”……

祖千秋初遇令狐冲,夜光杯的神秘面纱揭开了

3】

一块块被外行者视作普通石头的矿石,经琢玉者拂去尘埃、剔除其杂质,打磨、造型、抛光、上亮之后,便显露出了其晶莹剔透的“玉者石之精也”的华丽本质。

在武山县山丹镇,每到农闲时节,附近的村庄就会笼罩于一片打磨玉器的声响之中。

经过选料、钻棒、切削、掏膛、冲碾、细磨、抛光、烫蜡等二十多道复杂工艺的制作,一只只造型优美、色彩绚丽、光辉耀眼的鸳鸯玉夜光杯诞生了,在明亮光线的投射下显得玲珑剔透、美轮美奂。

玉雕艺人在以“夜光杯”为主的同时,还生产玉雕人物、花卉山水、飞禽走兽、香炉、花瓶、文房用品、茶具、酒具、象棋等旅游纪念品和实用工艺品。当地除了举办展会、比赛,还通过“师徒”方式传承该技艺,把时间打磨成经典,让玉杯永流传。

夜光杯造型独特细腻,薄如纸,亮如镜,花纹秀,有一触欲滴的翠绿,有碎金翠玉的纤细,有薄如蝉翼的明亮。注入酒后,色不变,味更浓。透过光亮,似有淡淡荧光,更妙处在于,用夜光杯斟烫酒,不爆不裂,寒冬时,不冻不炸。

鸳鸯玉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其价格适宜,是那种即使是寻常百姓也都可有能力添置一两件于家中赏玩,更与把酒言欢之际,感受一份独具的温润,还有那时光流转的古老气息……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雷媛 刘小雷

(奔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