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兰州老年人的精彩生活

看!兰州老年人的精彩生活

原标题:绘画、舞蹈、摄影、健身、志愿服务……

     看!兰州老年人的精彩生活

“银铃”志愿服务队

“银铃”志愿服务队

廖位元和他的雕刻作品

廖位元和他的雕刻作品

一年一岁一重阳,重阳节又称老年节。近年来,我市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的特点愈发明显,根据2021年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截至2021年末,兰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2.7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59%。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文化养老投入,增加文化硬件配置,拓展文娱种类。如今,美食、堆绣、素描、舞蹈、摄影、健身、志愿服务等活动逐渐在老年群体中走红,兰州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有乐趣。

兴趣至上

耄耋老人刻画忙

一走进廖位元老人的家中,他的画作《我心中的家》便映入眼帘。一个简单整洁的院落,四五棵笔直挺立的树木,还有忙碌的一家五口,寥寥几笔就勾勒出这位81岁老人永远怀念的故乡。像这样的画作,在廖位元家中随处可见,用他的话来说,绘画和雕刻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热爱。

十几本大大小小的画册,二十余件精美生动的雕刻作品,廖位元一一向记者介绍自己的作品。他用看似简单的刻画工具,手工绘制过一幅兰州道路交通“治堵图”,把兰州市每条道路都画在图纸上,并针对每条道路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解决拥堵的建议。说起绘制这幅“治堵图”,廖位元说:“我曾是汽车兵,一遇堵车就寻思着如何快速到达目的地,这幅图在我脑海中已经有很多年了,也因此应运而生。”直到现在,廖位元仍然每天坚持刻画,用心雕刻老年生活,画出精彩人生。

志愿服务

“银铃”白发志愿红

疫情防控期间的每个清晨,在光华街社区电力修造厂小区院内,总能见到这样一个身影——她身穿红色志愿者马甲,戴着口罩,虽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地开展着志愿服务活动。她就是该小区“银铃”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俞青。

自退休以来,俞青就一直活跃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一线,67岁的她在志愿服务中活出了“第二个人生”。调节家庭矛盾纠纷、慰问特殊困难群众、入户宣讲疫情防控政策、协助核酸检测工作、组织开展老年活动……对俞青来说,在社区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人生体验。慢慢地,俞青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银龄老人,并得知他们十分乐意加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由此,在社区的帮助下,俞青积极组建了这支由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组成的“银铃”志愿服务队。

“平常大家都讲敬老助老,但是我们老年人也是可以为小区作贡献、为居民送服务的。而且,我们中不少人是党员,更应该主动站出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治理社区,建设和谐美好家园。”俞青骄傲地向记者介绍道,“银铃”志愿服务队在组织活动、疫情防控、社区治理过程中积极贡献了“老年力量”。6月29日,在光华街社区举办的“七一”表彰大会上,俞青光荣地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在她看来,虽然这份荣誉是颁给她的,但更多的是对“银铃”志愿服务队的肯定,激励他们在志愿服务的路上继续向前。

老年课堂

退休后解锁新技能

前不久,苏惠兰得知兰州老年大学山字石社区教学辅助点成立的消息后,立马和她的广场舞舞伴报名了插花班。400平方米办学场地、3个多功能教室、干净整洁的卫生间和24小时热水机……这个家门口的老年大学让苏惠兰连连称赞。“以前我们这群老年人想搞个活动都没场地。现在好了,我们既可以在这里学习新技能,又可以开展各种活动,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苏惠兰乐呵呵地说。

退休后的郭芳一点也不比上班时清闲。每天早早吃了早饭,她就出门和老伙伴们唱红歌,唱完歌又来到白银路街道社工站的“老邻居工作室”,学习绣花、插花以及制作冰粉、糕点等新技能。“年轻的时候就想学画画、学唱歌、学插花,但是一直都没时间。”如今,已经退休的郭芳终于有了大把时间学习新技能,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和她的老伙伴们分享开心事、新鲜事。最近,郭芳又解锁了一项新技能——手工扎染。在“老邻居工作室”,郭芳将一件白色短袖打湿,通过捆扎法和圆形扎法两种简单技法,将短袖扎成螺旋状或索绳状,用皮筋扎紧固定,再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进行浸染。扎染结束后,郭芳和老伙伴们纷纷晒出自己的得意之作,五颜六色的短袖映衬出她们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亚兰 陈梦圆 杨昕 文/图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