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驻网作家 陈晓斌
这个系列的文章,试图把唐诗里的月,做个归纳。唐朝的人们,依赖月,热爱月,思念月,月是大唐人生活和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月光透照了唐诗,透射出唐朝的精神风貌。在明月下,在月光的诗里,我们能够看到盛唐开阔的气象,看到先祖开拓历史时代的精气神,开创繁盛艺术的信达雅,我们能够体验到唐人对美特有的领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今天,我们对月的认识和感受,和唐代的人有着很大不同。工业文明的深度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对月亮有了越来越多深入的认识,月亮不那么神秘了。城市的发展,电能的使用,人类极大减少了夜晚对自然光线的依赖,月光被阻挡在百层高楼和万家灯火之外。都市生活的丰富,野外旅行的贫乏,我们已经越来越远离月亮了。
用现代眼光看古代,古人处在农业文明时代,对月的认识主观而浪漫,肤浅却美好;对比古代看现代,现代人处在工业文明、信息科技的时代,对月的认识客观而务实,真实却冰冷。但是古与今,不应该是隔阂的,古今一脉传承,时空相通,古今无高下,万古一月照。今人与古人,都需要对夜晚头顶的灿烂星空,保持敬畏之心和亲近之情。
带着对自然的敬畏,怀着对传统的珍爱,这个系列文章,邀请到260多位唐代诗人,请他们带来自己的600多首诗篇,这些诗篇,饱含浸润着月光。
开启时空之旅之前,有几点说明:
1.《全唐诗》收录的作家,包括隋唐五代时期的诗人,因此本系列文章所展现的月,是隋唐五代之月。
2.文章根据对月亮描述的归类和月亮的形状,分为九个篇章。在每个篇章最后,也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对月球知识予以简单介绍。明月九篇目次如下:
第一、《新月篇:月的来历》
第二、《娥眉月篇:月的运行》
第三、《上弦月篇:到达月亮》
第四、《上凸月篇:月的环境》
第五、《满月篇:嫦娥故事》
第六、《下凸月篇:月的特性》
第七、《下弦月篇:月的性情》
第八、《残月篇:月的作用》
第九、《月晦篇:月的同伴》
3.中国的诗歌,追求“韵”“气”“神”,传达“志”“境”“味”,注重诗歌的整体性和超越性。而本系列文章为了突出“月”的主题完整性,采取了诗句的摘录,这使得诗句脱离了她原本鲜活完整的母体,从单纯诗歌欣赏的角度看,有损诗性,特此说明。
让唐代诗人带领我们,将唐朝的月光照进我们今天的生活吧。
图:年画《十五的月亮》,1987年王新滨、曹淑勤 绘
第五、《满月篇:嫦娥故事》
一、嫦娥奔月
嫦娥的传说,史料的记载始自汉朝。汉•淮南王《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汉•张衡《灵宪》:“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后汉书•天文志》:“嫦娥窃不死之药,奔月,是为蟾蜍”。恒,在甲骨文中作月弦之状,可代月。汉代人为避文帝刘恒之讳,写“恒”为“常”、“嫦”。
卷183李白《感遇》四首之三:“昔余闻姮娥,窃药驻云发。不自娇玉颜,方希炼金骨。飞去身莫返,含笑坐明月。”
卷568李群玉《感兴》四首之二:“昔窃不死药,奔空有嫦娥。盈盈天上艳,孤洁栖金波。”
卷597袁郊《月》:“嫦娥窃药出人间,藏在蟾宫不放还。后羿遍寻无觅处,谁知天上却容奸。”
卷666罗虬《比红儿诗》:“月落潜奔暗解携,本心谁道独单栖。还缘交甫非良偶,不肯终身作羿妻。”
图:年画《嫦娥奔月》任率英 绘,1955年
二、嫦娥的容颜
1.嫦娥貌美
卷893毛文锡《巫山一段云》:“阿谁提笔上银河,月里写嫦娥。”(用嫦娥比喻人美貌)
卷541李商隐《燕台四首•冬》:“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和昔日情人相比,月娥都未必是美貌的女子)
2.月亮就是嫦娥的面孔
卷408元稹《月三十韵》:“渐减姮娥面,徐收楚练机。”
图:年画《嫦娥奔月》,金梅生 绘,1956年
三、嫦娥的服饰
1.云雾作她的罗衣和头发
卷472《甘州歌》符载、卷786《艳歌》无名氏:“月里嫦娥不画眉,只将云雾作罗衣。”
卷884庄南杰《晓歌》:“嫦娥敛发绾云头,玉女舒霞织天面。”
2.裁剪白菊作夜舞裙
卷631郑璧《奉和陆鲁望白菊》:“琼妃若会宽裁剪,堪作蟾宫夜舞裙。”
3.穿着宓妃袜踏月轮
卷539李商隐《袜》:“尝闻宓妃袜,渡水欲生尘。好借常娥着,清秋踏月轮。”
(曹植《洛神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4.耐冷——不禁寒
卷230杜甫《月》:“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卷539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卷541李商隐《河内诗》二首之一:“常娥衣薄不禁寒,蟾蜍夜艳秋河月。”
四、嫦娥的性情
1.孤独
卷491王初《青帝》:“青帝邀春隔岁还,月娥孀独夜漫漫。”
卷661罗隐《秋夕对月》:“姮娥谩偷药,长寡老中闲。”
2.悔恨、惆怅、怨苦
卷539李商隐《月夕》:“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
卷540李商隐《常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卷658罗隐《咏月》:“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卷665罗隐《中秋不见月》:“天为素娥孀怨苦,并教西北起浮云。”
3.借方诸寄相思泪
卷628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之十五:“古往天高事渺茫,争知灵媛不凄凉。月娥如有相思泪,只待方诸寄两行。”
方诸:
1.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淮南子•览冥训》:“夫阳燧取火于日,方诸取露于月。”
2.一种大蚌的名字。月明之夜捕得,取其壳中贮水,清明纯洁,即方诸水。《淮南子•天文训》:“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方诸水可平小儿惊厥、抽搐,使人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抗衰老。
月下之露、蚌中之水,皆可寄月娥相思。
图:年画《嫦娥奔月》,吴少云绘,1955年
五、嫦娥的生活片段
1.捣药无时已,药可治眼疾
卷540李商隐《寄远》:“姮娥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
卷540李商隐《房君珊瑚散》:“不见姮娥影,清秋守月轮。月中闲杵臼,桂子捣成尘。”(北宋《太平圣惠方》:珊瑚散主治“目生翳障,眼赤痛,后生肤翳,远视不明,痒涩。”珊瑚散本以珊瑚等制成,与桂子无关,但月中有捣药传说,月明亮清洁,故诗人以月中捣出的仙药比喻治疗眼疾的珊瑚散)
2.嫦娥排宴会、醉嫦娥
卷857吕岩《七言》:“拟登瑶殿参金母,回访瀛洲看日轮。恰值嫦娥排宴会,瑶浆新熟味氤氲。”(喻炼丹)
卷164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四:“莫教明月去,留着醉嫦娥。”
3.嫦娥顽皮
卷615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4.嫦娥使唤人
卷607孙蜀《中秋夜戏酬顾道流》:“不那此身偏爱月,等闲看月即更深。仙翁每被嫦娥使,一度逢圆一度吟。”
5.人未悟道而求长生,婵娟笑煞人:
卷646李咸用《喻道》:“汉武秦皇漫苦辛,那思俗骨本含真。不知流水潜催老,未悟三山也是尘。牢落沙丘终古恨,寂寥函谷万年春。长生客待仙桃饵,月里婵娟笑煞人。”
图:年画《十五的月亮》,邬华民 绘,1987年
地球上看到的59%的月面,有阴暗的区域和明亮的区域。阴暗的区域称月海,是低洼地区和宽广平原,占月球表面积的17%。早期的天文学家观察月球时,以为阴暗区域为海水覆盖,误称为“海”。明亮的区域称高地,是高出月海的地区,主要是环形山、山脉、峭壁。月海是流动的岩浆填充到相对低的地方形成,主要是玄武岩质熔岩。月球表面分布着22个主要的月海,其中19个月海都在月球的正面(面向地球的一面),最大的月海是风暴洋。月球正面,高地面积和月海面积大体相当,月球背面,以高地为主。高地主要由斜长岩组成,对光的反射率较大,肉眼看起来洁白发亮。环形山由陨石撞击形成,直径大于1000米的陨石坑有33000个以上。月球有4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最长的是位于正面右下方的阿尔泰峭壁,我们本篇的主人公嫦娥及她的广寒宫,就在此区域。
下篇预告:《下凸月篇:月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