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展览,记录了甘肃十年成长的样子

这场展览,记录了甘肃十年成长的样子

原标题:【“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甘肃单元】黄河之滨添壮美

山丹马场(本文图片由承展方提供)

山丹马场(本文图片由承展方提供)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杨

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9月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其中,甘肃单元中的“黄河之滨添壮美”板块,全面展示了十年来甘肃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政治责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生态问题,交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甘肃答卷”。

走进“黄河之滨添壮美”板块,包含着雪山、草地、骏马的大美“祁连山下的山丹军马场”图片,就这样映入观众眼帘。“真美啊!”前来参观的观众们纷纷感叹着。

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甘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生态问题,将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印发实施《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由问题整改转为常态化长效监管、由“大治”转向“长治”,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整治被生态环境部评价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博物馆”“教科书”。

在祁连山等高海拔地区,分布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因其具有高度发达的分配血液、调节呼吸等技能,对氧化变化很敏感,素有“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之称,是祁连山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近年来,祁连山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雪豹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张掖分局2018年布设的318台雪豹监测红外相机中,就有100台拍摄到了雪豹,并且在多个点位同一视频中拍摄到多只雪豹的活动情况……随着生态环境整治、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禁牧和移民搬迁等生态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甘肃多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特别是野生动物资源恢复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甘肃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233处,保护了90%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

喜逢甘霖——八步沙三代治沙人(摄影:杜雨林)

喜逢甘霖——八步沙三代治沙人(摄影:杜雨林)

甘肃同样还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担负着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

近年来,甘肃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担好上游责任,展现上游作为。制定《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启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污染现状调查,建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安排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18.3亿元,实施了109个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良好水体保护和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开展黄河流域干流生态补偿,与上下游4省份建立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完成沿黄3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累计完成29台1081.5万千瓦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沿黄54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甘肃黄河流域14条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达到长治久清目标。“十三五”以来国家下达的9项约束性指标全部超额完成,黄河干流甘肃段全流程达到Ⅱ类,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年稳定达到Ⅱ类。2021年黄河流域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2.68%,空气质量总体稳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风险有效防控,各项约束性指标达到了国家考核目标要求,确保“一河清水向东流”。

曾几何时,兰州的空气污染问题饱受诟病。但随着兰州市近年来通过实施“环境立法、工业减排、 燃煤减量、尾气达标、扬尘管控、生态增容、清新空气、能力提升”八大治污工程,优化产业、能源、交通和用地结构,完善治污法规体系,加强管治能力建设,蹚出了一条“兰州模式”的治污路,工业污染排放总量削减60%以上,城区清洁取暖面积比重达到80%以上,冬季燃煤污染显著减轻,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3年的193天增加到2021年的296天……“兰州蓝”已成为“常态蓝”。

2018年以来,甘肃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污染防治攻坚方案,组织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柴油货车治理等标志性战役,以及禁止洋垃圾入境等专项行动,各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在国家2019年度、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均取得“优秀”等次……

今天的甘肃,从黄河之滨到祁连之麓,从雪域高原到黄土大塬,一幅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而“黄河之滨添壮美”板块的更多精彩,也在等待着观众们去发现。

兰新高铁民乐段(摄影:杜雨林)(新甘肃)

兰新高铁民乐段(摄影:杜雨林)(新甘肃)

相关新闻:

新甘肃:【“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甘肃单元】苦贫褪尽甘味来

甘肃省减贫成效图

甘肃省减贫成效图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萍

“全省36万名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为所有贫困户量身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因户因人施策……”9月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开展。在甘肃单元的“苦贫褪尽甘味来”板块中,有一件实物《“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计划书.jpg

《“一户一策”脱贫计划》

在这份计划中,详细地记录了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路径、帮扶措施、脱贫时间,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方略,真正做到了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这不是一份简单的脱贫计划,更是十年来甘肃书写我国伟大减贫事业的甘肃篇章,促进陇原大地山乡巨变、圆梦小康的缩影。

甘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曾经,这些标签仿佛如影相随跟在每一个陇原儿女的身边。

合作社分红.jpg

合作社分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把脱贫攻坚作为底线任务,聚焦目标标准,贯彻精准方略,全省1.1万个帮扶单位、36万名帮扶责任人和2.2万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全省干部群众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意志,打赢了一场声势浩大、惊天动地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群众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十年间,从“苦甲天下”到奔向小康,从脱贫攻坚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生态宜居的甘肃正在开花结果。

布楞沟.jpg

昔日贫瘠的布楞沟焕发出勃勃生机

初秋时节,站在布楞沟村山梁上一眼望去,深浅不一的沟壑被山杏、油松、刺槐、红沙柳等灌木覆盖,红墙灰瓦的56户新农村村居气派整齐,村活动中心、村小学、便民超市以及公路服务中心等新建公共设施格外醒目……

布楞沟村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的一个山村,“布楞沟”是东乡语 “悬崖边”的意思。十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当地群众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增收“六难”问题十分突出。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布楞沟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调研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并作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指示。

殷殷嘱托,牢记心间。十年来,布楞沟村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安全饮水、易地搬迁、特色产业、生态建设等脱贫项目,昔日贫瘠的布楞沟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天的布楞沟村,自来水全部入户,折红二级公路穿村而过,硬化路通到各家门口,布楞沟小学、文化室、卫生室、便民超市崭新屹立。2021年底,布楞沟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23元,是2012年5.4倍,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民乐11.jpg

张掖市民乐县现代智能玻璃温室

找准路子谋发展,走向小康的不只布楞沟。

张掖市民乐县引进投资32亿元,建设的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种植技术最先进、节能环保程度最高的现代智能玻璃温室;

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多家东部企业在和政循环园区集中建厂,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带动了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陇南市创新发展电商扶贫,探索出了西部贫困山区利用电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路子,全市开办网店1.4万家,累计销售220多亿元,带动15万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个个行之有效的产业致富方案不断推出。除此之外,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很多“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交通1.jpg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的甜永高速史家山枢纽互通式立交桥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近年来,甘肃省完善政策机制,加快农村路网建设,全省农村地区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据统计,过去10年,全省累计投资91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8万公里,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上硬化路和客车,“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截至2021年底,甘肃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5万公里,基本建成“内通外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

先安居才能乐业。截至2019年底,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实现现有存量危房全面清零,并如期完成11.4万户49.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建成集中安置点1724个。“十四五”实施搬迁群众基本实现产业扶持全覆盖,初步构建了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就业增收渠道广泛、社区治理初见成效的后续扶持体系,走出一条符合甘肃省实际的易地扶贫搬迁之路。

引洮工程1.jpg

引洮工程惠及甘肃中部5市14县区600万人

住进新房子,家家还要喝上自来水。

曾几何时,甘肃中部一直流传着“苦瘠甲天下”“水比油贵”的说法。引洮供水工程是解决甘肃中部干旱贫困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助力脱贫攻坚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水资源保障工程。2021年9月28日,这项造福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的民生工程全线建成,全面保障甘肃中部5市14县区600万人的生活、农业用水。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的每一个甘肃奋进印记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站在新征程上,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要求,甘肃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本文图片由承展方提供)

新甘肃:【“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甘肃单元】丝路古道文脉兴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郭秀睿

“通过数字敦煌3D全息展示平台,看到了莫高窟极具代表性的第45窟整窟的7身唐代原作彩塑,仿佛走进了敦煌……”7月28日上午,大家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北京)甘肃单元“丝路古道文脉兴”板块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

9月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甘肃单元中的“丝路古道文脉兴”板块,集中展示了甘肃省十年来保护传承的以敦煌文化、长城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弘扬以“两点一存”、长征会师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创新发展以《读者》杂志、《丝路花雨》为代表的现代文化的生动实践。

《丝路花雨》剧照(本文图片由承展方提供)

《丝路花雨》剧照(本文图片由承展方提供)

展馆开幕的第二天,刘凯悦和朋友相约一起看展,并饶有兴趣的观看了自己惦记已久的莫高文化。

从千年敦煌古韵,到嘉峪雄关;从革命年代的铁血西征,到改革大潮中的“《读者》现象”……甘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创新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走进甘肃单元“丝路古道文脉兴”板块,宛如一炳“如意”的甘肃版图上,详细标注了甘肃部分文化古迹分布,由南向北逐一醒目呈现了成县西狭颂摩崖石刻、天水麦积山石窟、庆阳北石窟寺、夏河拉卜楞寺、兰州黄河铁桥、永靖炳灵寺石窟、武威文庙、张掖大佛寺、嘉峪关关城、瓜州锁阳城遗址、敦煌莫高窟、敦煌玉门关遗址。

甘肃是历史文化的富集地,现有不可移动文物近1.7万处、世界文化遗产7处,天水麦积山被誉为东方雕塑馆,武威白塔寺是西藏回归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武威出土的铜奔马被选为中国旅游标志,“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道教名山”崆峒山都极具盛名。这些文化不仅是甘肃人民的骄傲,几千年来也一直影响滋润着一代代陇原儿女,赋予了陇原这片土地独特的人文气质,孕育了勤奋质朴、吃苦耐劳、坚忍执着、百折不挠的陇人品格,“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也源远流长。

2021年9月,文博会《相约敦煌》文艺演出现场。

2021年9月,文博会《相约敦煌》文艺演出现场。

近年来,甘肃扎实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明确“十四五”时期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长城、长征、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

“丝路古风,雄关神韵。”在展览的一组图片中,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关城雄伟壮阔,气势磅礴,吸引观展者驻足、拍照、合影。

“这个真有趣,大气磅礴,我还想手绘一次。”在《我在敦煌画壁画》互动环节,莫高壁画爱好者反复体验壁画绘制过程,爱不释手。为了增强互动性,“丝路古道文脉兴”板块设置了互动环节,参展者可以为壁画线稿重新上色,体验壁画绘制过程,创作属于自己的敦煌壁画作品,感受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艺术之美。

甘肃是现代文化的创新地,文学艺术等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涌现,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读者》杂志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形成了独特的“甘肃文化现象”。现代文化的创新和繁荣充分展示了甘肃人民不畏艰难、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宝贵品质。

“十三五”以来,甘肃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挖掘整理全省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新时代甘肃精神,文艺创作不断推陈出新。先后打造《“两弹一星”》组歌、《血色高台》、《肝胆祁连》等一批富有甘肃特色、彰显甘肃精神、呈现中华民族精神图谱的文艺精品力作。

此外,甘肃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以及公祭伏羲大典等节会,为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合作交流、民心相通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甘肃省部分文化古迹分布图

甘肃省部分文化古迹分布图

甘肃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地,是一片红色热土。展览中,一组组图片生动展示了甘肃在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所作出的成绩。近年来,甘肃省推动全省革命文物系统性、整体性保护,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综合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投入文物保护资金2.08亿元,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72个,修复、数字化及预防性保护项目39个,特别是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62个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利用项目稳步实施。争取近5亿元资金用于保障纪念馆免费开放,投入2300万元实施了19个纪念馆陈列展览改造提升,举办革命类基本陈列展览131个、临时展览191个,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8100多场次,接待观众近1亿人次,革命类场馆已成为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会宁、南梁、哈达铺等已成为知名红色旅游品牌。

新甘肃:【“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甘肃单元】富民兴陇谱新篇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宇晨

9月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甘肃单元中的“富民兴陇谱新篇”板块,也随着甘肃展区一同揭开了面纱,精彩亮相。

“全面、生动、直观!”在甘肃展区,一声声赞叹不绝于耳。 “富民兴陇谱新篇”板块,用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全面展示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负重自强、顽强拼搏,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走进展区,人们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观看着甘肃过去十年的精彩篇章,阅读着陇原大地的非凡巨变……

十年来,甘肃坚决落实“三新一高”要求,牢牢把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机遇,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实施“四强”行动,充分利用风光等绿色能源优势,打造新能源“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新格局,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2020年4月16日,首班兰州新区—黄岛港—拉脱维亚公铁海多式联运开通。

2020年4月16日,首班兰州新区—黄岛港—拉脱维亚公铁海多式联运开通。

十年来,甘肃抢抓“双碳”机遇,推动风、光、储一体发展,形成了发、输、储、用、造协同推进的新格局。现已建成国内首条输送清洁能源的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通过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交通、水利、新基建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建成投运。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战略通道和商埠重地,是连接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近年来,甘肃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积极打造兰州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兰州中欧回程班列分拨中心,逐步形成链接国内、面向国际的陆海联动贸易物流枢纽。

“甘肃不仅仅有‘大漠孤烟直’的戈壁狼烟,更有着甘肃这些年对外发展的累累硕果!”一幅幅珍贵图片、一组组动态数据,都在向人们讲述着 “一带一路”上,甘肃富民兴陇的“独家故事”。

同时,通过实施“强科技”行动,驱动产业升级,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53.71%。实施“强工业”行动,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甘肃工业经济呈现量增长、质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

兴产业,民生问题同样是甘肃始终如一关注的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数字政府建设呈现良好态势,线上政府办事能力大幅提高。通过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截至2021年底,甘肃省有各级各类学校共1.52万所,在校师生共587.37万人。

新建成的甘肃省兰州市奥体中心

新建成的甘肃省兰州市奥体中心

卫生医疗方面,目前全省已经全面建成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老百姓有序就医”和“医生有序行医”新秩序基本建立,“专家、患者、基金”三下沉和“基层服务能力、医保报销比例、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三提升的目标初步实现。同时,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省已建成各类体育场地70395个,建成村级农民健身工程6307个,覆盖率达99%。

此外,2020年3月26日,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正式投入临床应用,实现了国产重离子治疗设备零的突破。该装置已完成570余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运行效率达国际先进水平。

甘肃是个多民族地区,民族地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0%,在这个如同玉如意般的地图上,56个民族都有分布,少数民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6%。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不断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19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各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越来越好。全省已成功创建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142个、示范单位384个。

2019年国庆节前夕,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一家人用裕固族传统手工贴绣作品,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2019年国庆节前夕,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一家人用裕固族传统手工贴绣作品,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通过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倾斜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切实提高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多渠道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充分就业,使民族地区发展条件、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在,甘肃全省各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各族人民一心向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日子越过越好!”未来的甘肃,将在把握机遇中塑造发展优势,在勇毅前行中开创发展新局,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