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敦煌记住了供养人?
甘肃
甘肃 > 大梦敦煌 > 正文

为什么敦煌记住了供养人?

上篇文章讲了「数字供养人头像」,今天来深入聊聊「供养人」

有次听讲座,老师被问到“敦煌石窟是怎么建出来的?”

答,是“供养人”供养出来的。

敦煌莫高窟有700余个洞窟,其中超过半数绘制有壁画、彩塑。在陡峭的崖壁上开凿石窟、绘画塑像,并使用大量珍贵的矿石颜料,无疑耗资巨大。

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就不会有今天我们所见的精彩绝伦的石窟艺术。

这些出资支持建窟的人,也可以说是敦煌艺术真正的“幕后缔造者”,就是“供养人”。

他们有的是朝廷要员如太守郡丞,有的是名门豪族的家属,也有不少寻常百姓。

有人豪掷千金,一人供养全窟,也不乏几十数百人群策群力,集资合建。家里的厨娘、婢女收入虽微,也会拿出来虔诚供养。

就是这样形形色色的供养人,成就了不朽的敦煌石窟。

《回鹘王供养像》

《回鹘王供养像》

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些供养人的存在呢?

他们被画进了壁画里。壁画上历朝历代的供养人们,在漫天神佛中不舍昼夜地显示着自己的诚心,同时也在石窟里得以永恒,供后人观瞻。

敦煌供养人像从十六国、北朝发展到西夏、元,这千年中既有著名画像如《张议潮出行图》、《都督夫人礼佛图》、《于阗国王供养像》,也有无名氏出现在石窟小小的角落。

《都督夫人礼佛图》敦煌画院馆藏

《都督夫人礼佛图》敦煌画院馆藏

《女供养人及侍女》

《女供养人及侍女》

时间来到今天,元宇宙的发展让我们看到延续敦煌的新可能。

洞窟会风化消散,数字石窟基于同一个敦煌世界观,在另一个空间续写。

在这里对应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景区数字化的套路?

首先,我们不了解景区数字化这件事,不敢妄议。

对我们来说,敦煌从来不是一个景区。它是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至今、跨越1600多年罕有的一份人类遗产,是神圣笃定抚慰人心的向善力量,是喧嚣世界的我心安处,它超越任何一个景区,也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它是所有人的敦煌。

之所以有建敦煌山的念头,正是希望敦煌还能继续在现代人生活里扮演角色,发挥作用,而不是个遥不可及之地。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首窟定为“护佑祈福窟”,在当下世界借敦煌原力抵御不确定,大家一起心安不惧。

一位支持我们的朋友留言:

「元宇宙的意义就在于能够让文化突破时空的限制,以交互美学的方式降临在你身边,是对文化原境新颖的数字再现。」

(说的比我们自己都到家,考虑来敦煌山工作吗哈哈)

而建造敦煌山的过程,我们也试图延续当年敦煌石窟的开凿和供养方式,用众筹来招募当代数字供养人。

大家和前人一样,为了拥有一个共同的美好空间,合力集资;

筹到足够的款就交给专业人士来营建;

建成后共同拥有和使用。

数字供养人也和当年的供养人一样,被记录在数字石窟里,作为参与的见证,作为敦煌山首批数字居民,永远留名于数字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敦煌山」

(敦煌画院官方公众号)

相关链接:敦煌数字供养人头像揭秘 “特别款”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