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晓斌说唐诗】遍游诗海寻虎踪(上)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站内

【独家•晓斌说唐诗】遍游诗海寻虎踪(上)

文/驻网作家 陈晓斌

一、虎的外形

二、虎的足印

三、虎的生活习性

四、华南虎的地理单元分布

五、华南虎的行政区划分布

六、虎与宗教

七、唐诗中的虎患

八、唐诗中的虎文化

九、《全唐诗》虎诗50首简释

引言:虎年读虎诗,让我们通过唐诗,深入了解我国特有的老虎——华南虎。

虎的故乡在中国。虎有九个亚种,其中的华南虎,从未离开过故乡。今天,虎家乡的环境改变了,野生的华南虎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本文通过50首唐诗,来复原公元667年到公元965年这段近300年时空里中华大地上的华南虎。

虎的动物学分类为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凶猛的兽类之一。虎被中国人视为百兽之王,受到中华民族的崇拜,成为勇猛、威严和正义象征。中国是虎的发源地,200万年前,现代虎的祖先“中华祖虎”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时空运转的历史长河中,“中华祖虎”向四方迁徙,逐渐衍生出9个亚种:里海虎(也称新疆虎)、西伯利亚虎(也称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苏门答腊虎、马来虎、巴厘虎和爪哇虎(分类介绍见《动物学研究》2006年第4期《中国及其他分布区域野生虎的系统地理学和遗传起源研究进展》)。到上世纪中叶,里海虎、巴厘虎、爪哇虎三种虎已经灭绝。我国目前栖息有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和印度支那虎四种老虎,其中华南虎为我国独有。

图1:老虎祖先——龙担虎可能的模样

图1:老虎祖先——龙担虎可能的模样

关于华南虎,曾发生过著名的“周老虎”事件。2007年陕西省林业厅宣布,该省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采村村民周正龙拍摄到了野生华南虎照片。随后此新闻迅速发酵,引发全社会对华南虎照片真伪的激烈讨论,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权威科学杂志《科学》和美国著名华裔刑侦专家李昌钰都对此事件做出了反映。最终在2008年,经公安机关侦查,判断华南虎照片为假,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周正龙有期徒刑2年6个月,陕西省政府对参与作假的相关公务人员作出严肃处理。此事件演绎出了汉语新词语“正龙拍虎”,意指用欺世盗名的手段获取个人利益、而相关监管部门与之沆瀣一气的现象。“周老虎”事件体现出国人法律意识的成长,但其背景,却是野生华南虎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的严酷现状。要知道,自1964年以后,陕西省就没有发现过野生华南虎。国人已不见华南虎许多年。

华南虎在我国曾广泛分布。新中国成立前,在东起浙闽、西至青川、南达粤桂南陲、北抵秦岭黄河一线的广大地区,都有华南虎生存。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山区垦荒伐木、修路开矿,严重冲击了华南虎的生存空间,导致虎伤人的事件频发。人与虎的矛盾开始激化,人们将虎视为害兽,许多地方政府开始下令消灭华南虎,从此华南虎种群全面衰退。

据统计,上世纪50至60年代华南虎每年被捕杀约800只,到70年代野生华南虎数量已急剧下降至70—80只,80年代只有30—40只,90年代初期仅有20—30只。(数据来源见《动物学杂志》1999年第2期《华南虎的现状及保护》)。照以上数据倒推,解放前我国野生华南虎还有1万多只。人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时已为时过晚,1979年国家才将华南虎列为一级保护动物。1990—1992年,原林业部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开展全国性野生华南虎及其栖息地调查,但没有找到的活体。根据所发现的痕迹和粪便,估计当时我国广东、湖南、江西三省交界处及福建有华南虎有20—30只。2000—2001年国家林业局与美国虎和犀牛保护基金会进行了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也没有找到活体,只发现了少量痕迹和粪便,这次调查未公布估计数量。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球仅有华南虎221只,其濒危程度远超大熊猫。(数据来源: 2021年11月10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华南虎中原定居记》)目前人工饲养的华南虎,大都近亲繁殖,种群退化。今天科学界不少观点认为,野生华南虎已经灭绝了。

虎处于食物链最顶端,在自然界中没有天敌,能消灭老虎的只有人。20世纪初,全世界的各种野生老虎约有10万只,但截止2010年不足7000只。(数据来源见《中国及其他分布区域野生虎的系统地理学和遗传起源研究进展》)。现实中的华南虎濒临灭绝,但我们在阅读中华文明的典籍时,会发现许多关于虎的记载。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真是神奇,在中华的这片空间里,今天华南虎踪迹难觅,若将时间回缩,我们能看到华南虎仍在真实地存在着。历史的典籍真好,你只需通过细致的阅读、多方的甄别和合理的想象,就能还原出活生生的历史来。

世界奇妙,我们的当下和历史,层层重叠,交错糅合,组成一张沧桑而绚烂的生命大网。在本文,我们将考察的目光放在中华典籍《全唐诗》,通过其中关于虎的记录,还原出那段时空里的鲜活的华南虎。

《全唐诗》成书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共计900卷,收录隋末到唐末五代2873位诗人的49403首诗词。唐诗是诗,同时也是史。在唐诗里,诗人以诗的形式构建宏大优美的语言天地同时,也客观记录了许多唐代真实的风貌。遍览唐诗,我们能发现不少华南虎的踪迹,经过审慎甄别,本文筛选出50首诗句(见下图《唐代虎踪》)。

这些诗句,是用中国最美丽的语言记录的一千多年前的历史,展现的是一个伟大帝国的辽阔疆域里虎与人共存的生命历程。杜甫的诗入选最多,达10首。杜甫是唐诗中现实主义的代表,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是高度艺术化的史记。时代的变乱将伟大的诗人投置到险恶的大自然中,诗人忠实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杜诗中多次提到了虎,记录的虎真实性很高。以杜诗为标杆去审视全唐诗,我们再选出40首诗,这些诗的作者或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行走过许多大唐的山水,或对现实有着敏锐的观察和体悟、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和关注,因此他们的诗可信度也较高。50首诗大部分都中有明确的虎出现地点,通过核对作者生平,我们可以较准确得知诗的写作时间。创作年代最早的是第24首,作者张说生于667年;最晚的是第17首,作者徐氏作于后蜀时期,后蜀在965年结束。

图2:《唐诗中的华南虎》附表《唐代虎踪》,陈晓斌制表。

图2:《唐诗中的华南虎》附表《唐代虎踪》,陈晓斌制表。

通过阅读和分析50首诗,我们知道在公元667年至公元965年,华南虎的情况如下:

一、虎的外形

所有的诗没有涉及虎的外形,讲看到虎的只有6首:第6首李商隐《幽人》:“樵归说逢虎,棋罢正留僧”,这是诗人转述樵夫遇到虎的经历;第16首元稹《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山深虎横馆无门,夜集巴儿扣空木”,这是诗人在丁溪驿站里发现附近有虎;第21首杜甫《夜归》:“夜来归来冲虎过,山黑家中已眠卧”,这是诗人黑夜回家遇虎,虽然离虎很近,但没看清楚虎。第30首韦应物《寄庐山棕衣居士》:“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这是诗人想象虎认识常年居住在山中的棕衣居士,人与虎能够和谐相处。第34首贯休《秋末怀旧山》:“昔住匡庐北,无人知姓名。……寒雨雪兼落,枯林虎独行”,这是修行的僧人在寂寥的雨雪天看到了孤独的老虎;第36首李白《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这是浪迹天涯的诗仙剑客遥望到山中的虎。

其余有11处写虎啸:第2、3、10、17、23、29、32、35、37、38、50首。有18处写虎迹:第4、5、8、9、20、22、27、31、33、39、41、42、43、44、46、47、48、49首。此外第40首杜荀鹤《舟行晚泊江上寺》:“日沈山虎出,钟动寺禽归”,这写得较模糊,不能确定诗人是见到了虎本身,还是听到了虎啸。以上说明虎虽然在唐代为人所熟知,但真正能见到野生的虎,实属不易,虎警惕性很高,很注意隐藏保护自己。经常见到虎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被虎吃掉的人,一种是常年在野外以狩猎采药砍柴为生的人。第二类人的文化程度往往很低,多半不会写诗作文,从这个角度看,50首诗的史料价值是宝贵的。

我们今天经过对比研究知道,华南虎是老虎亚种里体形较小的虎,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胸腹部有较多的乳白色。毛皮有短而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大,体侧常出现菱形黑纹。雄虎头体长约2.6米,重约200公斤左右。雌虎身长约2.3米,体重约125公斤左右。尾长约80-100厘米。

图3:1996年纪念币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华南虎

图3:1996年纪念币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华南虎

二、虎的足印

提到虎迹的18首诗里,不排除误将其他动物的足迹认做虎迹的可能,但大部分诗是可信的,因为虎是我国境内最大的猫科动物,足迹较好辨认。讲到足印大小的是第4首卢纶《学颜鲁公送挺赟归翠微寺》:“虎迹印雪大如斗,闰月暮天过得无。”斗是度量容积的工具,1斗为10升,折合2000毫升。斗多用木板制成,口大底小,有圆有方,有高有低,斗口尺寸难以统计,根据国家林业局2001年《中国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报告》,华南虎的足迹宽度平均在14―17cm之间。讲到足印形状的是第5首元稹《留呈梦得、子厚、致用(题蓝桥驿)》:“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元稹是冬季路过蓝桥驿,天下了雪,虎留下了足印。虎爪有一个掌垫和四个趾,故曰“五出”。《尔雅•释器》说玉十谓之区,虎在雪中两个相近的足印共有十处痕迹,故为“银区”。如果雪下得深,虎为了节省体力,行走时后脚可以直接踩到前脚印里面。

三、虎的生活习性

1、通过第39首杜牧《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沙虚留虎迹,水滑带龙涎”、第47首储嗣宗《入浮石山》:“鸟声穿叶远,虎迹渡溪新”、第48首韦庄《虎迹》:“白额频频夜到门,水边踪迹渐成群”这三处虎迹,以及第14首岑参《东归发犍为,至泥溪舟中作》:“夜泊防虎豹,朝行逼鱼龙”,我们可知老虎有在水边活动的习性。

2、明月下虎出现5次:第1首杜甫《彭衙行》:“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 第2首苏广文《春日过田明府遇焦山人》:“夜静林间风虎啸,月明竹上露禽栖。”第13首《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月明游子静,畏虎不得语。”第20首《东屯月夜》:“泥留虎斗迹,月挂客愁村。” 第32首灵澈《宿东林寺(一作云门雪夜)》:“天寒猛虎叫岩雪,林下无人空有月。”第40首杜荀鹤《舟行晚泊江上寺》:“日沈山虎出,钟动寺禽归。月上潮平后,谈空渐入微。”此外第3、14、16、21、31、35、40、45、46、48、50等11首都写日暮或夜晚的虎踪,这充分说明虎有在傍晚和夜间活动的习性。

3、第34首贯休《秋末怀旧山》:“寒雨雪兼落,枯林虎独行”,这说明虎有独行的习性。

图4: 2004年邮票《华南虎》

图4: 2004年邮票《华南虎》

四、华南虎的地理单元分布

华南虎名字的得来,故名思议,是因其生活在中国南方。今天华南专指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五省区,历史上广义的华南指秦岭和淮河一线以南。但在唐代,华南虎的分布超出广义的华南范围。50首诗中42首能够确定虎出现的地理位置,将这些地理位置按照构成我国地形的地理单元归类可有:

关中平原5处:第1、3、4、5、6首;秦岭5处:第2、3、7、8、9首;

秦岭-大巴山山系2处:第10、11首;

四川盆地11处:第12至22首;

罗霄山脉1处:第23首;

大别山脉1处:第27首;

太行山脉1处:第28首;

长江中下游平原11处:第24-26首、29-36首;

浙闽丘陵4处:第37至40首;武夷山脉1处:第41首;

南岭山脉1处:第42首。

其中关中平原和太行山脉都在秦岭和淮河一线以北。可见,华南虎在唐代的的活动区域,覆盖了北起太行山、南至南岭,西起川西高原、东至浙闽丘陵以内的中华大地,这些区域在地形上从辽阔的平原到险峻的山岭,在海拔上从海边几米升至内陆3000多米,在温度带上跨越了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区域。我们可以想象,华南虎在唐代幅员广阔的土地上以大的山系为依托自在生活,各地理单元间虽被江河湖泊隔绝,但这对于擅长游泳的华南虎来说不算难事,它们会在不同的地理单元间自由迁徙。因此,华南虎生境类型多样性极高,这使得华南虎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保持着旺盛的种群繁衍活力。

之所确定50首诗的虎为华南虎,是因为生活在中国的其余老虎,孟加拉虎受青藏高原的阻隔,生活在我国的西藏和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一带;印支虎适应炎热,受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以及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形成的巨大峡谷阻隔,生活在我国的云南和东南亚等国的热带地区;东北虎适应严寒,生活在我国的吉林、黑龙江和俄罗斯一带;新疆虎是对分布在我国境内里海虎的俗称,今天已灭绝,原来主要分布天山南麓的塔里木河、孔雀河一带。受库木塔格沙漠、祁连山脉和河西走廊西部干旱气候的阻挡,与内地隔绝。

唐代华南虎之外其他种类的虎,记录罕见,线索仅有两处。(1)印支虎。南诏国(738-902)是唐朝西南边陲的一个属国,属地范围相当于今天的缅甸、老挝、越南北部及我国云南全境和贵州、四川、西藏的一部分,其国境正涵盖印支虎活动的主要区域。《新唐书•南蛮列传》载,南诏国“有功加金波罗。金波罗,虎皮也”,这种用来奖赏的虎皮多半来自印支虎。(2)东北虎。第28首诗讲李白笔下的幽州虎,我们知道,唐代有“三绝”:李白的歌诗、裴旻的剑舞和张旭的草书,其中裴旻,《新唐书·裴旻传》说他“尝与幽州都督孙佺北伐,为奚所围,旻舞刀立马上,矢四集,皆迎刀而断,奚大惊引去。后以龙华军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一日得虎三十一,休山下。有老父曰:‘此彪也。稍北,有真虎,使将军遇之,且败。’旻不信,怒马趋之。有虎出丛薄中,小而猛,据地大吼,旻马辟易,弓矢皆堕,自是不复射。”这则史料说明了裴旻剑术的高明和北平有虎。“北平”指右北平郡,战国时期燕国置,治所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毗邻河北与辽宁,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这里设饶乐都督府。唐睿宗景云三年(712年),幽州都督孙佺北伐奚与契丹,在冷陉(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兵败身亡。“彪”是指虎身上的斑纹,也代指虎。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两种虎,体形较大但不太厉害的“彪”,体形较小但很凶猛的“真虎”。我们知道东北虎的体形较华南虎大,性情也更凶猛,因此当年北平的“彪”可能为华南虎,而这只“真虎”可能是还未成年的东北虎。东北虎在我国境内多生活在长白山和小兴安岭一带,但穿过平坦的东北平原,来到大兴安岭以南和太行山以北的北平,也很有可能。

图5 甘肃省最后一只东北虎标本,20世纪50年代发现于甘肃会宁。2022年春节陈晓斌摄于甘肃省博物馆。

图5 甘肃省最后一只东北虎标本,20世纪50年代发现于甘肃会宁。2022年春节陈晓斌摄于甘肃省博物馆。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