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途中 这座小镇既是“加油站”又是“指北针”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党史 > 正文

红军长征途中 这座小镇既是“加油站”又是“指北针”

文/李倩 高梓文

1935年9月18日,红一方面军约七千多人在经历爬冰卧雪、吃树皮草根、突破天险腊子口等种种磨难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抵达甘肃南部岷山脚下一座名为哈达铺的小镇。和两天后到达的毛泽东、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一样,衣衫褴褛、身上沾满泥巴和血水的红军战士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更在此后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在这里收获了太多的惊喜。

油画《红军进入哈达铺》反映出红军到达哈达铺,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供图

油画《红军进入哈达铺》反映出红军到达哈达铺,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供图

长征路上难得好“食光”

早自明代开始, 哈达铺就是甘川交界著名的商贸重镇,久以富甲一方闻名天下。当地出产的当归、红芪等中药材品质优良,各路商人纷纷在这里开设商铺。特别是当时,哈达铺仅各种商号就有800多家,街两旁小店铺几乎一家挨着一家,物资储备很是丰富,好久见不到的白纸、麻纸,僧帽牌蜡烛,毛蓝布、青洋布,甚至绸缎、锣鼓家什都有。物价也极为便宜,一头上百斤的肥猪仅需5块大洋,一块大洋可买5只鸡,一角大洋票能买10个鸡蛋,站在街上,饭菜的香味直扑鼻。

而红军战士们忍饥挨饿几个月,有的人早已骨瘦如柴,忽然来到这么富裕的哈达铺,简直像来到了“天堂”。鉴于红军战士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身体素质严重下降,战斗力也受到影响,党中央决定在哈达铺进行休整,还发出了“大家要食得好”的“别致”号召。在这个堪称长征途中最为繁华的小镇里,红军战士度过了“顿顿像过年”的美好“食光”。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内的雕塑再现“军民鱼水情”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供图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内的雕塑再现“军民鱼水情”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供图

红军战士每人手攥一块大洋,杀鸡、宰羊、烹牛,吃上了几个月来的第一顿饱饭,洗上了近一年来第一次热水澡,个个红扑扑的像只胡萝卜,断“粮”许久的指战员们嗞嗞地抽着“哈德门”过足了瘾……那几天,战士们见面打招呼就是“同志,新年好啊!”,聊的都是自己的连队今天吃的是什么,每个连队每天还摆上几桌酒席,邀请当地的老乡们来吃,使得整个哈达铺更加喜气洋洋、一片祥和。

就这样,红军战士们在哈达铺的整整六天时间里,顿顿有肉吃,身体得到快速恢复,情绪和战斗力也迅速爆表。

而这个不足1万人的小镇更是倾其所有支援红军。食盐2万斤、粮食20万斤、食用油5000斤、骡马1000匹、柴草15万斤、担架350条(副)、中草药1500剂、猪羊鸡750头(只)、蔬菜3000斤、豆类5万斤、布鞋7000双……中央红军每位战士都有了一双鞋穿,走完自己的长征之路。

后来,杨成武将军在回忆这一段历史时说:“哈达铺是红军长征路上名副其实的加油站。”

一张报纸敲定落脚点

红军长征途中,饥饿是致命的因素之一,但比饥饿更致命的是——长征究竟该去往何处?

在红军战士忙着“买买买”的同时,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则安排侦察连去找寻“精神食粮”,更是在一摞旧报纸里意外破解了“该往哪里去”的“密码”。

一间小小的邮政代办所,一张《大公报》,为长征中的红军指明了前进方向。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供图

一间小小的邮政代办所,一张《大公报》,为长征中的红军指明了前进方向。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供图

毛泽东的住所“义和昌”药铺斜对面,有一间临街小铺,平常做着买卖,也是当地唯一一家邮政代办所。外地商人在哈达铺做生意,都要订一份家乡的报纸,不时了解家乡发生的事情,因此这里的报纸种类非常多。

侦察连将收集到的报纸带回了“义和昌”,毛泽东立刻拿起翻阅了起来,突然,一张《大公报》上的报道映入眼帘。“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完全赤化者有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全陕北赤化人民七十余万,编为赤卫队者二十余万,赤军者二万。”这描述的是两三个月前发生的事情,即陕甘地区刘志丹领导的红军队伍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对于陕甘苏区和鄂豫陕苏区的围剿,甚至威胁到了国民党在西安的统治。

国民党气急败坏的“剿匪”新闻,此刻成了中央红军在长征以来得到的最振奋人心的消息,报纸上的新闻说明陕甘不仅有红军、有游击队,更有一大块发展着的革命根据地。这个好消息,把毛泽东的目光和长征目的地从“到中苏边界去”转到了陕甘根据地。

在这座关帝庙里,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到陕北去”。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供图

在这座关帝庙里,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到陕北去”。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供图

9月22日,党中央在哈达铺下街村的关帝庙内召开了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政治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到陕北去”,宣布了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定,将红一方面军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陕甘支队。

会议最后,毛泽东挥手向前,用洪亮的声音说:“同志们,胜利前进吧,到陕北只有七八百里了,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抗日前进阵地!”话音刚落,席地而坐的将士们欢腾而起,纷纷振臂高呼:到陕北去!到陕北去!

时任红一师宣传科长的彭加伦,听到党中央决定北上陕甘边区的消息激动万分,即兴连夜创作了《到陕北去》,一时间大街小巷到处回荡着这首振奋人心的歌曲。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广场东侧的三面红旗雕塑上,“到陕北去”四字来自毛泽东的手书。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供图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广场东侧的三面红旗雕塑上,“到陕北去”四字来自毛泽东的手书。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供图

“陕北的革命运动大发展

创造了十几县广大的红区

迅速北进

会合红军二十五、二十六军

消灭敌人

争取群众

巩固发展陕北红区

建立根据地……”

9月23日,七千多名红军战士一扫之前的阴霾,带着哈达铺群众送上的“大礼包”,唱着“打气歌”,雄赳赳气昂昂地向陕北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