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蓝遇到天使白:逆风而行 “疫”路有你

交警蓝遇到天使白:逆风而行 “疫”路有你

原标题:“交警蓝”遇到“天使白”:“警”伴身边 “医”往无前

“交警蓝”遇到“天使白”:“警”伴身边“医”往无前

图为疫情中兰州交警赵怀礼进行路面车辆劝导工作 张宇奇 摄

中新网兰州11月4日电 (史静静)截至11月3日24时,甘肃省新发新冠肺炎确诊本土病例129例。疫情袭来,有一群特殊的身影投身防疫一线,他们是“警医”夫妻,在平凡的岗位上选择逆行而上,用双倍的坚守,演绎别样“相守”。

远远相望的温情

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雁滩大队辅警赵怀礼,工作所在地是兰州车辆出入城的主干道,也是通往高速、国道的必经之地,更是此次集中救治确诊病例医院所在地。为了保障运送病患车辆的正常运送,也为民众的生命安全,该路段24小时开展劝导工作。

“您好,请主动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非必要不出门,请您尽快返回……”同样的话语和指挥手势,赵怀礼一天重复上百次,进行耐心讲解和劝导。他连续16天累计劝返行人400余人次、劝返车辆1000余次。

“这两天出行人员车辆有所减少,我们的工作丝毫不敢懈怠,要尽心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市民的理解和支持。”4日正在执勤的赵怀礼告诉中新网记者。

赵怀礼的妻子余薇是一位护士,疫情发生后,她在社区担负居民核酸检测工作,采集核酸样品,整理核酸试管,送检核酸标本。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医护人员实行集中居住。他们已经十几天没有见过面。

3日,赵怀礼趁着短暂的休息时间,给余薇送去换洗的衣服,考虑到工作中接触很多人,为了杜绝隐患,他把衣服放在集中居住点门口,余薇出来自取。两个人远远相望微笑着,挥挥手告别,各自又返回岗位,守护一方平安。

图为甘肃张掖市山丹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李爱华装检核酸样本。 张蕊霞 摄

图为甘肃张掖市山丹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李爱华装检核酸样本 张蕊霞 摄

相隔百里的携手

“照顾好自己!”相隔百里的一对夫妻民警张玉山和医生李爱华,在不同的“阵地”上,携手抗疫相互叮嘱。

“我是2020年‘战疫’时入的党,作为新党员我更是责无旁贷。”甘肃张掖市绣花庙高速公路大队民警张玉山在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向大队递交了请战书。这段时间,张玉山和同事们日夜值守在高速路出入口,甘愿当起“婆婆嘴”,对所有进出高速的车辆,进行查控、登记、劝返、处置等工作。

张玉山的妻子李爱华是张掖市山丹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去年11月被单位派往兰州进修学习。今年11月本应结束学习,却因突发疫情滞留在兰州。和丈夫一样,李爱华也是第一时间请战加入了当地抗疫队伍,承担核酸采集任务。

采集咽拭子标本有时要面对受检者的干呕和咳嗽,飞沫喷到护目镜、口罩上。为了做好防护,提高效率,李爱华每天尽量少喝水,一套防护服至少要穿8个小时,常常是从头到脚都湿透。

虽然相隔数百里之遥,但是夫妻同时站在了抗疫一线。两个年幼的女儿,交给家中老人照料。“休息间隙就会想父母、想孩子。想女儿今天有没有好好吃饭?爸妈的身体能不能撑得住?”李爱华坦言。

工作闲暇时,夫妻俩便通过视频看看女儿。“不敢聊太久,不然一会儿女儿又该哭了,哭着说想妈妈,让我们早点回家。”在电话采访中,从李爱华哽咽地声调里,能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孩子的不舍。

图为甘肃天水市公安局玉泉高速公路大队交警王旭(右一)在夜晚排查车辆。 刘冀远 摄

图为甘肃天水市公安局玉泉高速公路大队交警王旭(右一)在夜晚排查车辆 刘冀远 摄

“医”无反馈的奔赴

甘肃天水市公安局玉泉高速公路大队交警王旭和天水市秦州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杨清文也是一个“医警家庭”。

王旭和同事检查车辆时,一辆越野车掉头后,下来四个年轻小伙想快速从护栏外绕出收费站。见此,他和同事急速上前控制了四人,发现他们有内蒙古阿拉善旅居史,没有个人核酸检测报告,属于劝返人员。

杨清文所在的医院属于就诊定点医院,第一时间她冲向疫情防控一线。每当二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全身消毒。因为孩子只有四个月,抵抗力低,为了孩子的安全,回家后不得不和孩子分开睡,由母亲一人照看。

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夫妻俩商量,决定把老人小孩暂时送回老家。这样,他们更安心地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打赢了这场仗,就能全家团聚了!”

在这场疫情攻坚战中,无数的“警医”家庭,坚守抗疫一线,舍小家顾大家,两种职业、两种身份,却有着同样的职责,同样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