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开眼界 玉带,布带,革带
便是一条腰带古人也是有讲究的不可乱系!
资料图
兽首螭纹玉带钩
环链虎形带钩
雉鸡牡丹纹镂空玉带板
龙首玉带钩
在甘肃省博物馆众多的藏品中,有三件精美的玉制品,它们分别是:东汉时的龙首玉带钩、元时的兽首螭(chī)纹玉带钩、明朝的雉鸡牡丹纹镂空玉带板。三件文物的年代虽相隔甚远,但有个共同的名字——玉带。什么是玉带呢?传统戏曲京剧、秦腔等小伙伴们有看过吧,戏文中的帝王将相出台时都俨然齐整地穿戴着“蟒袍玉带”。玉带,便是帝王将相腰间所系的镶嵌着美玉的腰带,但玉带却不仅仅是腰带,在古代社会,它从来都是身份、地位及财富的象征,是昭明身份、分辨等级的醒目符号——
壹 腰带恁般多,玉带最尊贵
腰带作为服饰的配件,在今天也许已经不是人们着装的必需品了。各类纽扣的使用,服装裁剪的立体化,拉链、松紧等的发明应用,腰带这个服饰元素便成为着装配饰的选择项而非必备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但在古代,腰带可是必须要用的,古人穿深衣(也就是袍服),腰间若不用腰带束住,宽袍可就散了,古代贵族士绅阶层讲究衣冠齐整,在古人的观念中“散腰”与披发一样,被视为无教养、轻礼仪的表现。除非就寝,若一个人宽了衣,披着头发出门,那便是放浪形骸,蔑视礼法!
所以,腰带在古代不仅仅是束缚衣服的实用品,从一开始它就有礼教的元素。《论语·乡党》中有这样的记载,有天孔子听说国君要来看他,他便连忙“加朝服,拖绅”。所谓拖绅,就是腰间系上大带子,可见孔圣人在正式场合对系腰带是丝毫也不敢马虎的。当然,腰带作为古人穿衣服的必需品,它的材料、式样也是各式各样:平民以麻绳、布帛为带;贵族则以革、丝为带。上层社会,特别是统治阶层的皮带上镶着缀着金的、银的、铜的以及玉制的带钩、带扣、带銙(kuǎ)等饰品。带钩、带銙的种类如此之多,其中以玉带为最尊,依次才为金、银、铜、铁等。唐代开创了按官阶高低佩戴玉带的制度,以玉带銙的佩戴形式来象征官位及其权利,一般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方许佩用玉带,而且佩戴的节数有严格的规定,由13块至7块,随官位高低递减,尊卑有变。
小伙伴们现在知道了吧,在古代便是一条腰带也有许多讲究,与古代冠帽一样,既是礼仪之饰,又有区别等级差异的作用,因此,这条自古赖以系缚衣服的腰带,经过发展和政治上的需要,最终也变成了统治阶级用以表示职位高低尊卑的礼仪用具了。所以说,戏文中帝王将相穿戴“蟒袍玉带”不是瞎编乱盖的,全是有史实做支撑的。唐代玉带制度的建立完全符合并突出显示了封建帝制下的等级与权力观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自唐以后的五代十国、宋、元、明……历朝历代的官仪中都一直沿用此项制度。
贰 玉带钩玉带板,从古朴大气到精雕细琢
要说,腰带应该从人们穿衣着裳时便就有了,但玉带这种腰带的升级版竟不是中华本土发明的,而是战国时期由胡人骑士传入内地的。早期的玉带是一种蹀躞(dié xiè)带,即在皮带上缀玉的同时又缀有许多勾环之类,用以钩挂小型器物或配饰。蹀躞带的这种构造一看就知道适合游牧民族使用,马背生涯确实需要把随身要用的小物件挂在腰间方便随时取用。蹀躞带最初的装饰部位主要在腹前正中腰带两端的连接处,重点是带钩,既有玉质带钩,也有铜质带钩。
甘肃省博物馆恰好收藏着一件战国时的“环链虎形带钩”,此带钩由虎形带钩、连环带链、铜环三部分组成。这件制作精美、保存完整的战国带钩可以让我们一睹带钩最初的风采!
常言道,黄金有价玉无价,在中国人眼中没有哪种东西比玉更尊贵、更美丽、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胡人们方便挂物的蹀躞带渐渐变为明身份、辨尊卑的玉带,腰带从实用品、装饰品演变为礼仪用具。从战国至两汉,再到元、明,随着时代的变迁、治玉工艺的发展,玉带这个物件由简到繁、由古朴大气到精雕细琢——玉带钩、玉带板,这些王公贵族腰间的配饰、身份的标识,让我们看到了一条完整的玉带发展链。
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的“龙首玉带钩”年代为东汉,这件玉带钩是青玉,采用浅浮雕工艺,钩首为高昂回首的龙头,钩肚圆鼓,通体圆润古朴,刀工简洁拙朴,是典型的汉代玉器。
出土于漳县徐家坪汪氏家族墓的“兽首螭纹玉带钩”,青白玉质。作为元代玉器,相较“龙首玉带钩”,其雕工明显细致复杂了。同样是浮雕,这件带钩无论其兽头形勾头,还是钩身肚面的浮雕螭纹,都刀法细腻规整,造型毕肖生动,尤其是肚面的螭纹浮雕,把螭的蜿蜒爬行状雕得活灵活现。
当然,若论精雕细琢,比起兰州市上西园明墓出土的“雉鸡牡丹纹镂空玉带板”来,元代的治玉工艺简直不算啥,这件明代藩王妃的陪葬玉带采用镂雕工艺,每块都是透雕牡丹花枝,其中更于繁花密叶间雕着一对雉鸟,其雕饰的精美、构图的繁缛,显示出明代治玉的高超水平。
相关新闻:知识点 明朝腰带的那些事
资料图
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无论皇帝还是臣僚,都是用一条宽布带子束腰,有的不过是在宽布带上装饰几块玉饰而已。这种玉带其实与历史真实相差甚远,尤其是明朝的腰带。明朝开国之初便已规定玉带为革带(皮带)而非布带,带上缀有带銙(kuǎ),即按官员品级的不同分别用玉、金、银、铜、乌角等不同材料制作装饰板。这样的革带也就分别称之为玉带、金带、银带等等,其中以玉带最为尊贵,一品以上官员才能使用。
按照等级规制,腰带缀上这些装饰品后就变得相当长了,王公大臣们的腰腹可没有那么粗,这种表礼仪分等级的腰带却不能像布带那样按腰腹的粗细随意收拢。怎么办呢?事实上,明朝的革带是束而不系的,不像唐宋时那样玉带还起到束腰作用,明朝王公大臣们的袍服是用细绳系在腋下固定衣襟,革带只挂在腰间变成了纯粹的装饰品。由于革带束而不系,仅悬于腰际,有时会向上仰至胸部,有时会向下垂至腹部,为了保持平衡,便必须用手扶着。我们看到戏曲中那些身穿“蟒袍玉带”的帝王将相们须时时手扶那个呼啦圈似的腰带其实真的很写实呢。当然,是符合明朝的历史真实。
文/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陈曙 甘肃省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