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上的天眼 凝望丝绸古道千年尘烟
2020年04月10日 20:13
来源:凤凰网甘肃综合
作者:陈学仕
进入古丝绸之路上的河西走廊,从金昌市永昌县沿连霍高速西行大约60余里,就到了永昌的水泉子村。
进入古丝绸之路上的河西走廊,从金昌市永昌县沿连霍高速西行大约60余里,就到了永昌的水泉子村。
水泉子的水曾经很旺,老百姓视之为开在大地上的天眼。
水泉子村曾名“水泉驿”,也称“水泉堡”,得名源于官府曾在此设置驿站和堡营。始建于汉代的水泉堡古城,一直沿用至明清。
水泉堡遗址 陈学仕 摄
对河西走廊的居民而言,一般的堡城仅是防御性建筑,这往往也造成堡城的封闭和保守。
但水泉堡不是,水泉堡内设立了驿站——水泉驿,驿站与官堡一体,供过往的官兵和公务人员休息。
于是,铁打的堡城流动的人,濡染了林则徐、左宗棠们的英雄气质,濡染了红西路军的豪情壮志。出生于此的王进喜,少年时跟着骆驼客流落到玉门,把水泉子人的吃苦耐劳带到了玉门油田、带到了大庆油田……
水泉堡古城附近的明长城雄姿犹存 陈学仕 摄
当地的老人说,水泉子村有泉三眼:古城内一眼,堡城南侧一眼,堡城西门外一眼,老百姓皆称之为水泉子。
水泉堡之东,山名青龙山,相传为一条青龙所化。
现在的青龙山,依然呈青色,只有山的模样,却无龙的形状。
但当地百姓皆认为,青龙山是有灵性的,青龙还活着,是三只眼,其中一只为天眼。
开了天眼的青龙,深情凝望着水泉子,看着这里建了水泉堡城,建了驿站,看着来来往往的军队、官民和客商随风西去,看着堡城逐渐坍塌、驿站随风而逝,看着高速公路迅速建起,一路向西,将这丝绸古道上千年兴衰的尘烟尽收眼底。
[责任编辑:钱河山]
- 1好文
- 0钦佩
- 0喜欢
- 0泪奔
- 0可爱
- 0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