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砖碎瓦铮铮有声 透射范仲淹煌煌征战史
2019年11月28日 07:58
来源:兰州晨报 作者:黄建强 王文元
几片残砖碎瓦铮铮有声,保存的记忆让一座古城和一位诗人永恒。
原标题:华池几片残瓦的背后, 隐藏着范仲淹一段煌煌征战史
华池范公祠中范仲淹塑像
大顺城遗址
大顺城出土的残瓦
庆阳几名文博爱好者手中收藏着几块毫不起眼的宋代残瓦,瓦面有少量布纹痕迹,内壁为粗布纹,这是典型的宋代板瓦。一些瓦面上的“大顺城”“大顺城官”“官”等字样,表明这几块残瓦不同寻常的身份。
这些残瓦背后,不仅隐藏着一座千年古城,还有一位北宋名臣的影子,深入了解,从它们厚实坚硬的残躯中,我们仿佛还能听到一首耳熟能详的宋词《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正是范仲淹在庆州大顺城填写的。
1塞外春风寒彻骨
1038年,位于西北地区的党项人李元昊从大宋疆域中裂土建国,建立西夏,从此宋夏交界的庆州、延州(今庆阳、延安)一带战火不断,沦为边塞之地。
面对李元昊裂土“创业”,北宋自然不答应,于是战事立起。然而北宋自建国后重文轻武,虽然到宋仁宗时期,全国常备军队从20万扩充到120余万众,但战力不强,面对战斗经验丰富的西夏骑兵,几乎是被压着打。
1040年初春,宋夏发生三川口之战,宋军大败。
1041年的春天,春寒料峭,来势汹汹的李元昊亲率10万大军进攻北宋泾原路,北宋以优势兵力与西夏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大战,结果中了李元昊的埋伏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好水川上血没腕,春风带寒寒彻骨。这股倒春寒很快刮进了北宋汴京城里,因为西北门户洞开,导致关中危急,宋廷震惊,朝堂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争论不休。
早在好水川之战前,范仲淹就到达西北前线,通过实地调查,根据国力和兵力的现状,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方针:反对深入西夏境内发动大规模的攻击战,主张训练边塞军队,巩固边防,持久防御。
危急时刻,北宋采纳了之前提出过以守代攻策略的范仲淹的主张,决心打一场持久的防御战。修城筑寨即是践行积极防御战略的措施之一。于是在环庆一代,北宋秘密酝酿建立一条以城、寨为支点的西北立体边防体系。
2范仲淹偷筑大顺城
这一重任落在了时任庆州知州兼环庆路都部署司事的范仲淹肩上。
1042年3月的一天,范仲淹率领大军进击西夏。进入西夏境内,他秘密派遣其子范纯祐和番将赵明,率军占领位于今天华池县的马铺寨,并运去了提前准备好的筑城工具和材料,自己则率主力部队前往柔远寨策应。
马铺寨早在宋天禧五年(1021年)就已设置,属于北宋。1038年李元昊称帝反宋后,即被西夏占据。西夏人明白马铺寨的重要性,因地理之便有通讯报警的作用,所以派人日夜防范。两军对敌,要在西夏人的眼皮子底下修筑一座大规模的城堡,其难度超乎今人的想象。
范仲淹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他早将当地地形地貌了然于胸,筑城的各种细小环节都准备妥当。宋军抵达后马上派一支先遣队悄悄占领山顶,然后范仲淹亲率将士抵达,按照军城的规范要求,指挥数千将士依据山形地势填沟削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利用短短10天时间,一座周长3500米、高5米至6米、顶宽1.5米至2米,用黄土夯筑的土城拔地而起。这座占地面积达750亩的城池,便是史书中多次提及的大顺城。大顺城是北宋西北立体防御系统的中心之一。
大顺城坐落于华池县山庄乡雷圪崂村二将川河与铁匠沟水交汇处南侧山梁上,全城跨两山,依山势而筑,平面呈长方形,中间跨越大沟,分为南北二城。南城又分为东西两城,共有东、西、南、中4道门,中间城门有吊桥相通;东城建有军营、仓房、草料场;西城南郊建有瓮城和廨署,其余分擘为街巷。北城依山而建,筑有女墙。同时在城下川道筑坝设置水寨,使全城东南北三面环水,控扼要塞。
大顺城遗址中发现的带有戳记“大顺城”“大顺城官”等字样的瓦片,就是当年修筑城中建筑的材料之一。
新筑的大顺城能够驻军1万人以上,城中设施齐全,军资粮草齐备。
范仲淹所筑大顺城,能够以守为攻大量杀伤敌人。他令人在城的四周辟出绝壁,深挖堑壕,令敌骑兵难以逾越;又在水寨周围和水中布撒铁蒺藜,在城中训练大批娴熟的弓手,城上安置弩箭,这些武器,成为西夏骑兵的噩梦。
一夜之间在自己的地盘上出现了一座大宋军城,这还了得,西夏人立即前来攻打,精锐席卷而来。范仲淹胸中自有数万兵甲,他诱敌深入设伏将敌人悉数歼灭。
大顺城与柔远寨、荔原堡等一系列边寨构成了一条坚固的防御线。此后几十年中,大顺城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西夏攻击,前后数十万西夏军队从未能够越雷池一步。
千年时间转瞬即逝,大顺城在元代废弃,残砖碎瓦埋没在厚厚的黄土之中。上世纪90年代,当地人陆续在大顺城遗址捡拾到大量的带有“大顺城”“大顺城官”等戳记的瓦片、条石和碎瓷片。据说当地发现的破碎瓦块瓷片能装几卡车。华池县县志办郭含殿、文化馆干部黄克义、当地村民杨学兵等人都藏有带字的宋代板瓦残片。
3孤城浊酒人不寐
大顺城建成之后,宋夏进入军事相持阶段。而范仲淹也只在庆州待了三年。1043年4月入朝,7月担任参知政事(副丞相),范仲淹出将入相,成为以武功成就人生理想的宋代文人的特例。
范仲淹在西北抗击西夏,1041年的秋天应该是他最为郁闷纠结的一个秋天。大顺城草创,沿边堡寨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而西夏军又在虎视眈眈,朝堂中反对的声音不时泛起。范仲淹拍拍堆积在大顺城中的瓦石木料建材,看着役夫们疲惫的身影,五味杂陈。他来到西北边塞,已经很久了。看着眼前这座楔入宋夏夹界间的孤城,写下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词句。
如今偏僻冷寂的大顺城已经成为荒山一角,只留下隐隐约约的一点残墙,当年波澜壮阔的抗击西夏的兵戈之声早已被人们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唯有这一块块残破的瓦砾透射着一位诗人强大的战略规划能力和“先忧后乐”的思想节操。
[责任编辑:杨子欢]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