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沙画|融入“黄河大合唱” 生态治理绿陇原


来源:中国甘肃网

自动播放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起巴颜喀拉山,东入渤海,北抵阴山,南达秦岭,自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同长江一起,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从炎黄二帝,到孔子、孟子、老子等思想巨匠,从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到《诗经》《易经》《道德经》《史记》以至汉赋、唐诗、宋词,从四大发明,到天象历法、农学、医学、水利等,中华文化的诸多元典、古代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都诞生于这片土地

原标题:手绘视频丨牢记嘱托,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陇原乐章

视频简介:

第一幕:荡气回肠千年治黄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起巴颜喀拉山,东入渤海,北抵阴山,南达秦岭,自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同长江一起,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从炎黄二帝,到孔子、孟子、老子等思想巨匠,从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到《诗经》《易经》《道德经》《史记》以至汉赋、唐诗、宋词,从四大发明,到天象历法、农学、医学、水利等,中华文化的诸多元典、古代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都诞生于这片土地。

黄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之河。自古以来,黄河治理就是困扰中华民族的大难题。从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历史上,为了把黄河治好,多少有为君主宵衣旰食,河工百姓舍生忘死,进行了不懈探索。一部艰辛的治黄史,浓缩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治国史。

第二幕:生态治理又绿黄河岸

1949年,新中国成立,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手中。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无数陇原儿女齐心协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幸福河的强大力量。

在甘南州玛曲,自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原因,玛曲境内数千泉眼干涸。28条黄河主要支流中,11条常年干涸。数百个湖泊水位明显下降,地表径流量和土壤含水量锐减,随着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启动。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修建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立生态保护支撑体系。甘南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为了治沙护草,还黄河两岸绿色。甘南人民不断探索经验,终于摸索出了适合当地的特色治沙模式。为了治理草原鼠患,在玛曲草原,每500亩就树起一座鹰架,专门用以引来山区的鹰驻留。每10个鹰架还要建起一座鹰巢,让雄鹰在草原地区繁衍生活。以无害化生物防治技术治疮修疤,让草原重焕新颜。如今的玛曲草原草绿了,水清了,牧民群众的日子也好了。

在黄河上游的金城兰州,将生态治理的理念融入工程建设当中去,为了使沿岸河堤更加坚固,建设单位采取了许多新的工艺和技术。以板梁结构取代单一的砌石护堤,用一块块网格结构的水泥预制块代替过去自然形成的河滩岸坎,再向网格内撒入草籽,这样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了护岸的强度,一方面有效防止了河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污水排放问题得到彻底治理,河道内乱堆乱占、乱倒垃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如今行走在风景旖旎、游人如织的兰州黄河风情线,两岸绿意融融,草木繁盛。沿线密布的植被不仅为城市增添了色彩,净化了空气,也提升了黄河兰州段的防洪能力。

第三幕:齐心协力建设幸福河

祁连山被誉为河西走廊“生命线”和“母亲山”,她拱卫青藏高原及“中华水塔”三江源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在黄河上游水源涵养方面意义重大。

探采矿项目全部关停退出,水利水电项目全部整治规范,旅游设施项目完成分类整治,草原超载问题整治提前完成,核心区人为扰动破坏基本禁绝。分布在肃南境内的雪豹、熊、藏野驴、盘羊、岩羊、藏原羚羊等珍贵动物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生态状况明显好转。如今的祁连山生态环境已进入全面修复保护、全面巩固提升、全域监测监管的新阶段。

黄河,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甘肃将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护好弘扬好黄河文化,齐心协力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

总策划:张振宇

审核:亢兆宁 屈正州

文案剪辑:邵江梅 吕庚青

沙画绘制:恒韵沙画 朱晓玲

配音:指导老师 刘静 王烁 学生 缪伟

[责任编辑:李果繁]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手绘视频丨牢记嘱托,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陇原乐章 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91104/16/wemedia/572304a517660907bc1986340f4cbeff843011c5_size324_w640_h360.png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