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敦煌索靖:统军临阵勇追廉颇 提笔不辱“草圣”舅爷


来源:凤凰网甘肃综合

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八王之乱”继续在中原大地蔓延。西晋王朝岌岌可危,一位65岁的老将临危受命,率领雍、秦、凉三州义军奋勇拼杀,身先士卒,大破敌军。但不幸地是,老将身负重伤,终告不治。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

——苏东坡

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八王之乱”继续在中原大地蔓延。西晋王朝岌岌可危,一位65岁的老将临危受命,率领雍、秦、凉三州义军奋勇拼杀,身先士卒,大破敌军。但不幸地是,老将身负重伤,终告不治。

这位老将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索靖。

索靖不仅是西晋名将,更是一位彪炳史册的大书法家。

索靖章草

索靖字幼安,敦煌龙勒县(今南湖乡)人,出生于世家大族,父亲索湛官任北地太守。索靖是草圣张芝姊之孙,书法上深受舅爷的影响,但他又没有被张芝的光环和风格所束缚,以善写草书知名于世,尤其精熟章草。

索靖还在年少时代即效法张芝。他在敦煌郡读私塾、拜师学艺,很快就显示出过人的才华,特别是在书法方面更是禀赋超群。

在京都洛阳太学读书求学时,索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和其他四位同乡一起被誉为“敦煌五龙”。

晋武帝时,索靖和卫瓘同在尚书台供职。由于二人在书法艺术上独具风格,时人有“一台二妙”之称。而且索靖和卫瓘的书法都与张芝有很深的渊源,书家评价说:“瓘得伯英(张芝字)筋,靖得伯英肉。”也有书家比较索靖和张芝的书法风格,认为:“精熟至极,索不及张芝;妙有余姿,张不及索靖。”

索靖《月仪帖》  图片来源于网络

索靖的书法,内涵朴厚,气势恢宏,“古朴如汉隶,转折似今草”,历来被书法家推崇。

唐名相房玄龄,唐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张怀瓘,东晋史学家王隐等,对索靖均有很高评价。

索靖流传后世的书法作品有《月仪帖》《急就章》《出师颂》等。宋代《淳化阁帖》也收集有他的墨迹。其所著《草书状》,对书法演变、风格、气韵、用笔及章法等作了全面精避的论述,有些观点,至今仍有一定指导意义。

题字莫高窟

东汉末年起,中原先后经历黄巾起义、军阀割据、五胡乱华等战乱,至西晋,动荡依旧,民生难安。

而索靖生活的敦煌虽然偏处一隅,但社会环境相对安宁。彼时,疏勒河水充沛,敦煌山清水秀,于是,中原不少世家大族纷纷迁至敦煌。

大族迁入成就了敦煌发达的世家文化,而世家文化又是对汉魏文化很好的继承与传播。在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里,敦煌诞生了影响后世的文学、绘画、书法大家。

这一时期,佛教文化兴盛,敦煌三危山下已经有了寺庙。

时人称莫高窟为仙岩寺,常有地方文人雅士在此挥毫泼墨。

据《莫高窟记》载:“晋司空索靖题壁号仙岩寺。自兹以后,镌造不绝,可有五百余龛。”索靖是现知最早记载与莫高窟佛教遗迹有关的历史人物。

据后来的历史文献记载,当时索靖在仙岩寺的书法为“鸟虫体”。鸟虫体是流行较早的一种书法体,为象形字体。该事件也是莫高窟最早的历史记录。

[责任编辑:张蓝翔]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