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香囊“古今记” 嗯!有端午节那味儿了
2020年06月22日 08:15
来源:兰州晨报
不管是香囊、锦囊还是绫囊,都是男子们贴身佩戴不离身之物,是最亲近的存在,而这些绫罗绸缎五彩丝线绣成的物件
原标题:打开眼界
香囊,在古时可是“日用品”哦
红地刺绣圆珠纹绫囊
褐地刺绣花卉纹绫囊
褐地刺绣花卉纹锦囊
每逢端午,城市的小街巷不时有卖香荷包的摊贩出现,那些用光鲜的丝绸和五彩线刺绣的各式荷包,传递着一份古老习俗。
香荷包其实就叫香囊。如今端午节的荷包应该是香囊的发展和变种,从一种实用品变成纯粹的装饰品,少了实用品可以开合纳物的作用,多了更绚丽复杂的造型。其实,古时候香囊的式样很简单,就一只小巧纹绣的长形袋子。可别小看了这只袋子,它的样式简单,作用却不简单:古代的医疗技术远不如现在发达,特别是春夏之际,虫害和时疫流行。聪明的古代人是怎么消毒防病的呢?他们就佩戴上这种包有药材的香囊。这些香囊既能治病除臭驱虫,还散发着芳香的味道。
古时的囊,一般以锦制作,但也有用绫制作的,用锦做面料的叫锦囊,用绫制作的叫绫囊。譬如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褐地刺绣花卉纹锦囊、褐地刺绣花卉纹绫囊及红地刺绣圆珠纹绫囊,或用锦制作,或用绫制作,不过,无论用什么样的丝织品制作,作为囊的作用和情趣是一般无二的,它们都是古代男子系在腰间用来收纳随身小物品的一种小袋。因为是系在腰间鞶[pán]带上的,因此又称作鞶囊。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三只鞶囊都是唐代遗留下来的此类刺绣品中的精品,《旧唐书·舆服志》载“二品以上金镂,三品以上银镂,五品以上彩镂,文官寻常入内及在本司常服之”。唐代上至皇帝、太子,下至男女侍者,中间有武士、仪卫及外国蕃君长等均可佩戴鞶囊,天子、皇太子佩“金镂玉鉤”(《新唐书·舆服志》)鞶囊样式,官员据品级有金镂、金银镂、银镂和彩镂之差别。和所有的服饰一样,在封建社会,便是佩戴个香囊也得分等级,不是想佩什么就能佩的。
有趣的是,香囊出现的早期是男人佩戴,并且香囊并不是只有端午节才佩戴,而是日用品。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囊,也含佩戴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这说明香囊早在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
[责任编辑:王冰]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