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非遗搬上网络直播 乡村文化“活”了起来


来源:掌上兰州

每次直播的时候,线上都有几万人观看,说明这种传统文化直播的形式是非常受欢迎的,也是相当成功的。传统文化队伍越来越年轻化,80后、90后,甚至还有00后。”丁相宏告诉记者,将非遗文化搬到网络直播平台,是乡村文化建设

原标题:国家非遗搬上网络直播,通渭乡村文化“活”了起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博物馆闭馆、剧场取消演出、书店暂停营业、影院不再热闹……近日,通渭县文化馆转变文化服务大众的传统方式,借助互联网技术“转战”线上,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让足不出户的人们相聚在线上,享受到了不一样的精神食粮。

未命名_副本.jpg

“家人们好,今天你们想听什么曲调?”每天晚上7时以后,家住通渭县华家岭镇冯家湾的翟景林准时打开网络直播平台,一边拉起二胡,一边和网友们打招呼。翟景林说,他是冯家湾自乐班的成员,十多岁就跟着村里老一辈的老艺人学习唱通渭小曲,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我的粉丝虽然不是方圆几个村最多的,但都是爱好通渭小曲的戏友。”疫情期间,不能聚集或者外出演唱,他只能将爱好搬到网络直播平台,白天干农活,晚上在网上唱小曲,不但解乏,生活也更有滋有味。

8.jpg

冯建平是冯家湾自乐班的负责人,他说:“大家都希望这些好的艺术让更多人了解,直播可以拉近传统文化和大众之间的距离。”村里的男女老少几乎都会演唱通渭小曲,他们以家庭为单位,将通渭小曲搬到直播平台。“除了翟景林,朱自忠和刘兰芳算是方圆几个村的‘网红’,粉丝特别多” 。连日来,通渭县文化馆馆长丁相宏也变身“网红”。他还邀请了长期致力于通渭文化研究的何钰、党文博、刘小龙等民间老艺人,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开展了文化讲座,围绕通渭历史发展大脉络、丰富多彩的通渭非遗项目、承载通渭书画盛世的文化传承等开启了网络直播课,短短一个多小时,吸引了10万点赞。 

5.jpg

通渭县文化馆馆长丁相宏 直播截图

“每次直播的时候,线上都有几万人观看,说明这种传统文化直播的形式是非常受欢迎的,也是相当成功的。传统文化队伍越来越年轻化,80后、90后,甚至还有00后。”丁相宏告诉记者,将非遗文化搬到网络直播平台,是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一次创新,尤其是特殊时期传播传统文化的好办法,不但增强通渭文化的知名度,也促进当地文旅产业复苏。 

2.jpg

[责任编辑:李继霞]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