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大国”摘帽防控 疫苗立了大功
2019年10月17日 11:05
来源:生命时报 作者:董长喜
乙肝大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传染病之一。
原标题:乙肝防控,疫苗立了大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庄辉接受《生命时报》专访
乙肝大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传染病之一。我国1955 年颁布的《传染病管理办法》和1978 年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中,均将其列为中国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但由于当时卫生条件较差,缺乏乙肝疫苗预防,对疾病的应对措施有限,乙肝流行率较高。1992 年,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高达9.75%,据此推算,当时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人,是全球乙肝疾病负担最严重的国家。对此,《生命时报》记者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庄辉,为大家讲述抗击乙肝的奋斗历程。
抓源头推广新生儿接种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多次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第一次是1979~1980年,共调查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7.7万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8.83%,1992 年为9.75%。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乙肝流行程度的划分标准,我国被列为乙肝高流行地区。可以说,控制乙肝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此,我国采取了不断加强的预防控制策略。
上世纪70年代莫泊桑(Maupas)和希勒曼(Hilleman)研究开发血源性乙肝疫苗,1982年美法两国批准其上市,这是最早批准、安全有效的乙肝疫苗。
我国于1983年开始血源性乙肝疫苗的研究,1985年获得生产许可, 次年开始批量生产,为我国人群乙肝免疫提供了一定的疫苗保障。1987年原卫生部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国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行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1992 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提倡所有新生儿自费接种。同年我国开始引进美国默沙东公司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生产工艺,1998年正式投入生产和使用。由于其比血源性乙肝疫苗产量更大、安全性更高,且成本更低,我国停止了血源性乙肝疫苗的生产。
2001年底,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和我国政府成立专门基金,向西部12个省及非西部的贫困县所有新生儿(每年约700万新生儿,占全国总出生人数37%)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2004年8月,我国修订《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
2005年国务院下发条例,规定所有国家免疫规划内的疫苗实施免费接种。至此,我国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实现了全部免费。国家免疫规划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数据显示,2015~2018 年中国报告的新生儿首剂次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分别持续保持在90%以上和95%以上。
为进一步提高接种率,原卫生部2009~2011年对当时小于15 岁的儿童开展了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共补种6800万人群;2010年开始对孕妇实施乙肝表面抗原筛查,对呈抗原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并于2015年在全国推广,覆盖所有孕妇。至此,我国乙肝疫苗覆盖了1994年以后的全部出生人群。针对医源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控制也在不断加强。2000年以来,我国全面推行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材,在预防接种中全面推广使用自毁型注射器。2009年后,全国各医院开始推行患者住院期间的乙肝筛查工作。
流行率连年下降
不断加强的预防控制策略,让我国在乙肝控制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由1992年9.75%降至2006年7.18%,再降至2018年5%~6%,由乙肝高流行区降至中流行区水平。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由1992年1.2亿降至2006年9300万,2018年降至7000万例。
通过疫苗接种,给儿童带来的保护更为突出。通过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1992年以来,我国有效地减少了儿童乙肝病毒携带者1900万人,使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减少近8000万人。2006年,我国开展了第三次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从1992年的9.67%下降至2006年的0.96%,提前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低于1%的目标。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向我国政府颁奖,表彰我国在防控儿童乙肝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称赞“中国的乙肝疫苗接种项目显著降低了儿童中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是中国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最重要成就之一”。对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极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许多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2014年,中国开展了第四次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对象集中在1~29岁,即1986年我国乙肝疫苗上市应用后出生人群。结果显示,1~2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为2.64%,1~4岁、5~14岁的流行率分别为0.32%、0.94%,与2006年相比,下降67%、61%,有效证实我国儿童乙肝病毒感染得到持续控制。
此外,通过对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急性乙肝监测数据分析发现,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7.52/10万下降至2016年的4.22/10万,其中20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下降更为显著,从5.14/10万下降至0.88/10万。
防控投入仍需加大
在成就面前,我们仍然需要清醒,因为我们面对的乙肝防控工作中,还有各种不足,需要继续努力攻克。
虽然我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控,特别是乙肝疫苗免疫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肝炎仍然是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杀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报告病例数第一的传染病。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000万例,乙肝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可以说,在“减少增量”方面,中国已取得很大成就,但在“减少存量”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15年全球每年死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疟疾的病例数分别为106万、134 万、137万、44万人。虽然病毒性肝炎造成的死亡病例较多,但从经济投入看,病毒性肝炎的计划开支最少。我国对于艾滋病防治的开支投入,要远远大于病毒性肝炎。
国外有的乙肝抗病毒药,我们国内都有,而且大多为国产药,价格比进口药便宜,但只有10%的乙肝病人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病人未被发现。公众对乙肝认知度低,加之对乙肝歧视,导致乙肝的诊断率和治疗率均较低。中国肝癌约90%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如果我们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还可以减少肝癌和肝硬化的发生。
近年来对乙肝患者的歧视问题有所好转,但仍时有发生。对此,庄辉教授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案例:曾有一位农村医生,本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是他不敢公开这个情况。他在农村里做了很好的乙肝防治工作,所有新生儿一生下来就接种乙肝疫苗,他的儿子也接种了乙肝疫苗,并没有发生感染;他自己进行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核酸检测已经检测不到了,得到有效控制。但接受电视采访时,他仍然不敢露面,要求录像时把他的脸盖住。这说明他怕受到歧视,怕真面目出现后,没人敢找他看病;他还担心儿子将来找不到对象等,说明他的顾虑不小。消除对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歧视,任务还很艰巨。
这都暴露了我们在肝病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公众对肝病的预防知识比较欠缺;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仍不十分清楚。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尤其是传播健康的媒体负起责任,做好公众健康教育推广工作。
对于未来,庄辉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进一步降低整体人群的发病率,彻底摘掉我国“乙肝大国”的帽子。
[责任编辑:杨子欢]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