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西走廊"坞堡"源头在哪里?这件"国宝"告诉你答案


来源:兰州晨报

从一件和铜奔马同时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的国宝级文物“绿釉陶楼院”,我们可以寻找到问题的答案。

原标题:武威“绿釉陶楼院”: 古代河西坞堡式民居的真实缩影

一级文物东汉“绿釉陶楼院”(甘肃省博物馆藏品)

河西走廊地域民居所具有的独特形式——“坞堡”,它的历史源头在哪里呢?

从一件和铜奔马同时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的国宝级文物“绿釉陶楼院”,我们可以寻找到问题的答案。

1 小巧的“绿釉陶楼院”建筑模型

近日,记者在河西走廊的高台、临泽采访时,不时发现一些废弃的庄堡夯土残垣,这与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的“绿釉陶楼院”形制很相似,这是怎么回事呢?

之前,对于“坞”的概念完全来自于文学作品:古龙的武侠小说《陆小凤》里,有一个江湖上势力远及塞外的门派,叫十二连环坞,十二连环坞有十二寨。这“坞”就等同于绿林豪杰的城寨吧。

但不尽然,查阅词典,“坞”的原意指的是一种小障蔽物,防卫用的小堡,亦称“庳城”,显然古龙笔下,它的建筑规模是大为夸张了。

在明代大才子唐伯虎的桃花诗里出现了对“坞”的描写:“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个桃花坞,是苏州古城西北隅的一处风雅之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少方面都对苏州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坞”在这里是一种地貌,就是那种四面高中间凹下的地方。

记者在甘肃省博物馆见到这件从东汉雷台墓葬里出土的珍贵文物“绿釉陶楼院”,它的形制让我对于“坞”有了最直观的了解。

“绿釉陶楼院”是一件小巧玲珑的建筑模型:

它为绿釉陶质。由23个构件组装而成,可灵活拆卸。楼院略呈正方形,院中央矗立5层阁楼,每层都四面出檐,由下至上递层缩小。中央阁楼及四个角楼之外壁均设透窗,以便对外瞭望,或在必要时发射箭弩。庄院四周设围墙,正面开门,门两旁辟窗,装菱格型窗柩。正门之上建两层门楼,院内除正面外均建有夹墙,院墙四隅上立两层角楼,门楼与角楼间以飞栈通连,飞栈有护墙,呈槽型,可供防守人员安全往来。

它是东汉后期豪强世家庄园——坞壁的真实写照。

2 因战乱大兴修建坞堡之风

东汉的“坞堡”,又称坞壁,是一种非常具有时代社会背景的建筑。小者为坞堡,大者为坞壁,可以积谷自保,又能防御外来的军事打击,最早形成于大约王莽的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不安。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营壁,一下子便流行开来。

东汉末年天下又一次大乱,兵祸绵延,中原、河北的豪强地主纷纷用城墙围住自己的庄园,武装佃户、部曲、客民,防备他人掳掠。这个时期的坞堡已遍地开花,以曹操为例,他手下的大将李典、许褚等人,均为囤聚数千人的堡主。

《三国志·魏书·许禇传》里说许褚“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

大点的坞壁建在山间,凭借地形有险可固,还能自事生产自给自足。与袁术在少室山建的坞壁——袁术固相比,许褚的就不够看了,在东晋戴祚所著的《宋武北征记》里记载袁术固可以容纳十万人,一夫守隘,万人莫当。

枭雄们大搞土木工程,就连隐士们也耐不住寂寞,纷纷出手,史载助曹操征乌桓的田畴在徐无山建坞壁,“聚宗族乡闾五千余家,与外界隔绝十余年之久。”

当然坞堡里最奢侈的还是董卓的郿坞了,《三国志》里把董卓的郿坞拿来直接和长安城相比,“郿坞高与长安城埒”。“埒”的意思是相等。《后汉书》说得更具体,说郿坞“高厚七丈,号曰万岁坞,积谷为三十年储”。所以董卓自己也夸耀说,“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到了西晋末年,又是天下大乱,北方众多游牧民族已入居关中,及泾渭流域,对西晋首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各地豪强、百姓为了自保,又新建了许多坞堡,其数量令人咋舌。

随着北魏的崛起,北方战事逐渐平息。其后北魏统治者锐意汉化,并采取了轻徭薄赋、均田制等政策。在这些优惠政策下,客民、佃户逐渐脱离坞堡,成为朝廷的编户齐民,而那些林立于黄河流域的坞堡逐渐消失,成了历史的陈迹。

对于坞堡的作用,学者陈寅恪曾给予了充分肯定,他甚至考证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实际就是一座坞堡。

3 不住坞堡,意气萧索

河西走廊因其特殊的边防地理区位,自然也兴起坞壁建筑。

敦煌大名鼎鼎的悬泉置驿站遗址,实际上就是一座由官府建立的方形坞堡,它门朝东,四周为高大的院墙,边长50米,西南角设突出坞体的角楼。坞墙系用土坯垒砌而成。坞内依西壁、北壁建有不同时期的土坯墙体平房。

官府倡导,民间修建坞堡自然也蔚然成风。《魏晋·释老志》说到敦煌时这样形容:“村坞相属。”

在一本名为《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的学术著作中,作者将墓室壁画墓的题材分为四类,其中将“坞”划为墓主人世俗生活与财富的象征,与庖厨、耕种、收货、粮仓、仆婢、丝帛等内容列为一室,由此可见“坞”是河西一带典型的地域民居。

若是穿越回那个年代,生活在河西,如果家中住的不是坞堡,恐怕在人前都不好意思抬头。

专家分析,坞堡适用于军事防御,而事实上也适用于河西走廊气候干燥、冷热变化剧烈、风大沙多的恶劣自然条件,高大的夯土墙维护而成的坞壁,在防御保护作用职能的同时完全适用于抵御风沙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围合面的小气候环境,它自然是首选的建筑地域民居形式。

如果现在去民勤三雷镇的瑞安堡,你会发现,这座修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河西走廊的代表性民居,活脱脱就是一个坞堡的模样……

[责任编辑:李倩]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