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天水木门道千古迷案 三国名将张郃殒命于此


来源:兰州晨报

魏明帝倚他为国之柱石,诸葛亮却视他为北伐事业的眼中钉;《三国演义》中他出场很早,却几乎坚持到该书的尾声;同时期的名将,他的对手张飞、关羽、赵云及同僚张辽、徐晃早已战死或病逝,只有他一直奋战在前线;在木门道中流矢而卒时已年近六旬,他就是魏国的五子良将——张郃!张郃到底死于诸葛亮的埋伏,还是司马懿的阴谋?

2 街亭之战成就张郃的赫赫威名

因街亭之败,诸葛亮上表自贬,但此战却成就了张郃的赫赫威名。此役之后,诸葛亮费尽心思所造成的大好形势顿时全部丧失,不得不退回汉中。诸葛亮出祁山最成功的一次,却以张郃的完胜而收场。而张郃随后又拔军讨平了叛魏应蜀的南安、安定、天水三郡。街亭之战后,张郃协助曹真统领关中诸军。当年冬,张郃督关中诸军至荆州伐吴。

诸葛亮利用关中空虚之机复出攻陈仓,“帝驿马召郃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南北军士三万及分遣武卫、虎贲使卫郃。”作为外姓将领,能得到这样的待遇,这在曹魏建国以来绝对是未有之事。而之后的事实,也验证了张郃熟知兵机:“因问郃‘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县军无谷,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尽管张郃已料到了陈仓之战的结果,为使明帝安心,他还是晨夜进军,“郃晨夜进至南郑,亮退。”陈仓围解,张郃被招还京都,“拜征西车骑将军”。仅次于大司马曹真与大将军司马懿。

这个名号应该是夹杂了种种含义的,“车骑”是由左将军的提升,这本是一直以来行伍出身的外姓将领在曹魏政权下从不曾达到的高度,而“征西”既是一个军号,又隐含了对张郃长期以来在西线诸战特别是街亭之战中立下功绩的感念。这几种复杂的感情夹杂在一起,便产生了“征西车骑”这样一个前所未有又威武无比的军号。在曾经共同奋战的同辈人逝去后这么多年,张郃才达到他的最高点。而张郃在诸葛亮眼里成了可怕的对手,欲置于死地而后快。

复仇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231年(魏太和五年,蜀汉建兴九年),诸葛亮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北伐。魏明帝派司马懿督军迎战蜀军。诸葛亮命王平率部攻打祁山,自己亲率主力在上邽一带打败了郭淮、费曜的军队,并准备和司马懿的主力决战。司马懿知道蜀军锐气正旺,但缺乏粮草,急于速战。于是命士兵凭险坚守,不得出战。诸葛亮用退兵之计引诱魏军出战,魏延、高翔领兵大败魏军。但由于负责供应粮草的李严,因遇雨而难以如期抵达,从而使诸葛亮又一次失去了占据陇右的机会。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诸葛亮大军撤退时,为了防止司马懿追击,他命杨仪、马忠两人带一万名弓箭手,去木门道两侧的山头上埋伏,又令魏延和关兴二将断后,向木门道方向退却而去。司马懿根据探马的消息,料定诸葛亮粮草缺乏,大军已退,决定派兵前去追赶。司马懿询问诸将谁敢前去追击。先锋张郃愿意前往。司马懿怕张郃性子急躁,担心吃亏,张郃却坚持要去,于是司马懿派了5000精兵让张郃先行,火速追赶蜀军。

张郃在中途碰到魏延和关兴二将轮番阻挡,并口吐狂言,辱骂张郃。张郃愈加愤怒,欲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张郃在天黑前赶到木门道中,突然一声炮响,两边山头上滚木礌石一齐滚下,张郃和百余个部将被堵在木门道中,进退无路。

3 魏国军界实力消长的一大转折

张郃被乱箭射中右膝,死在了木门道。罗贯中笔下张郃之死似乎是他急躁冒进,咎由自取,但在《魏略》却有被司马懿所误的说法:亮军退,司马宣王(司马懿)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张郃死于木门道在好多史书或野史上都有记载,如陈寿《三国志·张郃传》所说为伤重而死:“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交战,飞矢中郃右膝。”

古代医疗条件不足,动脉大出血,或者并发症,或者伤口感染致死也不是不可能,但在袁希之在《汉表传》中的笔法则有戏谑的成分:“亮粮尽,军还至青封木门。郃追之,亮驻军,削大树皮题曰:张郃死此树下。豫令夹道以数千强弩备之。郃果自见,千驽俱发,射郃而死。”不管怎样,张郃死于木门道是不争的事实。

《军师联盟·虎啸龙吟》中有这样的场景,司马懿面对张郃遗体痛哭不已。

要说司马懿害死张郃,就太拔高司马懿,也贬低张郃了。

按史书记载:“郃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此时,他之前的“巧变”呢?

就算是奉司马懿之命不得不追,为什么就一定要亢奋地追进木门道?应是追击途中发现了蜀汉军的破绽,打算抓住机会痛打诸葛亮一顿,但没想到被道高一尺的敌手暗算了。

不管怎么说,张郃的死的确是魏国军界实力消长的一大转折。此后,在魏国的军事系统中,再也没有比司马懿资历更深、军功更高的人物存在,这最终让司马懿真正掌握了雍梁一带的军队。而这个控制能力,实际上就是司马氏最终能够篡权成功的基础。

[责任编辑:张蓝翔]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