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公评级被罚暴露行业弊病


来源:澎湃新闻网

8月17日午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给予大公评级信用评级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大公国际”或“大公评级”)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交易商协会公告表示,在开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评级业务过程中,大公存在以下违反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

信用利差检验也凸显出个别评级公司虚高的问题。AAA级的利差均值中,大公国际超过了其余所有评级公司,达到为143bp,高出第二名的上海市新世纪约30bp。在AA+级组别中最高的仍为大公国际,其利差均值为325bp,高出第二名的东方金诚17bp。评级公司在授予评级时,通常会授予AAA、AA+、AA这三个级别,当主体接近违约边缘时,又会进行大量跨级下调,光大证券固收团队研究员张旭将这个现象称为信用评级的峭壁效应。

根据交易商协会《2018年第二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二季度新增5家违约发行人,评级机构在发行人违约后大跨度下调级别,基本都要违约后才会有级别调整,丧失了评级预警的效果。

另有国内评级机构管理人员向澎湃新闻指出,相较于金融业同行,评级机构的薪酬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当前的收费是按照项目发债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但分到业务和市场人员的手上时就少了。

钟辉勇强调称,评级的技术含量相比于其他金融行业的技术含量低,所以收入也较低,从这个角度看,评级机构从业人员有更高的动机向企业额外收取高额咨询服务费;其次,国内评级机构目前的付费制度为发行人付费,对评级机构来说,也面临评级机构的竞争,会有意识地跟发行人商量,尽量把评级做得高一些,但又不能做得太明显,就给对方做一些“指导”。第三点是历史成因,过去国内债券没有违约,都是刚性兑付,评级机构脱离企业基本面给出高评级也不会出事,但是去杠杆以来,由于行业内打破刚兑,违约出现较多。现在还只是刚开始,接下来还会更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国际评级机构逐渐减持对国内评级机构的持股比例,甚至包括完全退出。据澎湃新闻了解,三大国际评级公司开始筹划在华独资经营事宜,试图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的评级业务里分得一杯羹,目前已得到监管部门批准,已开始“招兵买马”。10年前金融危机爆发,国际评级机构也曾因为“投资者付费”制度而做出大量虚高评级,遮掩了评级项目和企业实际存在的风险,从而饱受诟病。

[责任编辑:裴自晶]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