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百年非遗传承:我在兰州做水烟


来源:凤凰网综合

自动播放

兰州水烟已有四百多年制造历史,其制作工艺在2007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种植地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因素,兰州水烟的丝、色、味堪称三绝,并闻名全国,有“兰州水烟天下无”之誉。

 

图为赵子庆和陆向阳配合推丝压方

“还要磨,才能这么默契的,还要磨合的……”

说话这句的人叫赵子庆,兰州泰和水烟厂的一位工匠,负责推丝和压方。这家藏在深巷里的老作坊,如今的名头是:全国仅剩的一家水烟厂。不过,“兰州水烟天下无”的繁华褪了,匠人们安身立命的手艺还在。

水烟制作流程繁琐,每道工序的匠人各司其职。但“推丝压方”不同,这需要两个人的默契配合。而赵子庆和他的老搭档陆向阳,在这儿已经“磨合”了几十年。

赵子庆爱笑,爱说,自来熟,他对每个人热情相待,干活儿时,也偶尔扯着嗓子同远处的工友喊话。因此,大家爱叫他“总导演”。相比之下,陆向阳就沉默了许多。旁人在时,陆向阳就一言不发,偶尔看看来者,不说话。

或许在赵子庆面前,是陆向阳最活泼的时候。工作时,两人偶尔低声聊上几句,无聊时,陆向阳还会吹吹口哨,哼两句歌。手头的活计始终有条不紊,对这对老搭档来说,几十年的配合,早就有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图为水烟作坊内,工人们正在工作

“自己的活自己干,你心里明白,一天干多少,那不用说出来的。”

在这间不大的作坊里,悬挂着十二个橘红色电灯泡,灯底下,则站着十二对和赵子庆一样的老搭档。

长久以来,这群靠手艺谋生活的匠人们,在这儿抓一把烟草,家里就下锅一把米。

郑成玉踩着老母亲缝下的千层底,他那双红花绿底的鞋垫,也是老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藏在一旁“歇工”的皮鞋里。

刘连昌的工服是女儿穿过的校服。他不爱说,唯独提起闺女,眼睛一亮,“女儿在河南读大学,今年大一了。”

刘富俊每天十二点半把收音机挂在作坊正中的柱子上,播放的歌曲里有字正腔圆的秦腔,也有节奏感十足的月亮之上,匠人们跟着音乐哼着歌,手头的活儿不慌不忙地进行着,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像是给音乐伴着奏。

在这间水烟作坊里,每对搭档每天可以完成8001000块水烟,它们被码得整整齐齐,送到仓库的架子上。被一起送来的,是机器生产的水烟,在那边,每个工人每天可以完成3000余块的工作量。

赵子庆的家,就在水烟厂的附近。不过由于清晨五点就要开工,他和其他工友一样,住在厂子的宿舍里。

每天中午十一点半,赵子庆们停下手里的活儿,脱下快被烟丝染绿了的袖套,打上一盆热水,仔仔细细地洗手,直到盆里的水变成了黄绿色,起身到炉子旁将手烘干,然后拿着从家里带来的不锈钢大碗,或者是白色底大红花图案的搪瓷缸子,去作坊对面的厨房盛面吃。

休息三十分钟后,继续开工。

匠人们的宿舍就在作坊旁边,一件卧室大小的房间里横七竖八地摆着四张不足一米宽的木板床。没有电视,没有网络。“聊天呗!”下午歇工后,相互聊聊天是他们唯一的娱乐活动。

“力大了就压折了,力小了压不实。两眼瞅点,两肩肘敛,前脚一点,后脚撂远……”

如今,赵子庆已经52岁了,曾经教他手艺的师父已经去世,但当年师父口传身授的要点,他还记得一清二楚,并且照此干了三十年。曾经的小学徒,变成了如今的老工匠。不过,老工匠却没有了新的小学徒。

如今,水烟厂的效益每况愈下。曾经盛极一时的水烟,变成了很多人不曾听闻的陌生符号。但赵子庆们,依旧在每个“大雪”过后,如约而至,把每一块水烟,压得方方正正。

“燕子冬天就回南方了,我们就回来了。”

一方烟草,一盏孤灯,看上去枯燥又孤独,但他们却乐呵呵地完成每天的活计。屋子正中的火炉正旺,或许,炉火终归会变成灰烬,但在燃烧的时候,它们是用尽力气的。

[责任编辑:张蓝翔]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坚守:我在兰州做水烟 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80507/20/wemedia/5b9ff3bf2443d69b5cca3ae9fb9665a444f3a398_size328_w640_h360.png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