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子怡
7月7日,
小暑节气到了,
温风裹挟热浪席卷天地。
虽然只是“热气犹小也”的阶段,
但炎炎夏日里的解暑“小”窍门,
也该一个个派上用场了……
吹点小风
许多生活里的小物件,
在古代文人的口中,
都有别致的雅称。
譬如扇子,
别名“凉友”,
也叫做“摇风”,
“凉友招清风”,
不愧是三伏天让人爱不释手的密友。
在没有电的时代,
扇子能卷出怎样的高度?
汉朝有个叫丁缓的巧匠,
发明了“七轮扇”,
据说只需一人转动,
就可联动七枚巨大轮式风扇,
实现满室生风。
而明末清初的“自行驱暑扇”,
则能“不烦人力,而一室皆风”,
虽然这项工艺已经失传了,
但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神秘的遐想。
贪点小凉
不过,
在三伏天最热的时候,
连电扇吹来的风都是热浪,
手摇小扇更是杯水车薪了。
早在战国时期,
就有了最早的“冰箱”——冰鉴,
但哪怕是在富庶的盛唐,
夏天冰块也到了
“价等金璧”的地步,
降温神器并非人人都能享用,
甚至成了纨绔子弟的炫富手段。
铜冰鉴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
唐代宰相杨国忠的子弟,
会用巨大的冰块雕成冰山,
让宴席上的客人围坐解暑。
宾客“酒酣而各有寒色”,
甚至有人穿上棉衣御寒,
这种贪凉方式,
放在现在也过于奢侈了。
能够保存巨大的冰山,
当然也能收藏造型奇异的冰。
三九天的洮河有一道
著名的风景“洮水流珠”,
上游溅起的水珠,
冻结成冰珠浮在河面。
旧时临洮城里的富人,
会在寒冬收藏天然的珍珠冰,
等到夏天“以蜜浆调之”,
这样的“珍珠冰淇淋”,
没点“钞能力”怎么能品尝到呢。
“洮水流珠”景观
写点小诗
燥热难耐的盛夏午后,
哪怕是大文豪,
也很难维持写文章的耐心。
因此,
短小惬意的避暑诗词,
就显得格外有趣了。
“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
琥珀杯盏斟着红酒,
水亭挂的是水晶帘,
诗豪刘禹锡笔下唐代贵族
避暑场景实属奢华闲适。
同样是避暑,
诗仙李白就比较接地气了。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热到懒得摇扇子,
干脆解开衣襟拥抱凉风;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摘下头巾纵享清凉,
这份随性,
还真不是谁都能模仿的。
如何有效度过暑热的煎熬呢?
诗佛王维凭境界制胜。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
既然无法解决身心的燥热,
不如尝试神游外太空吧。
模仿王维打开思路,
备一杯凉茶、一本好书,
遨游书海心静自然凉,
也不失为消夏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