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智造玩转金属魔法 解锁医疗器械“变形金刚”

兰州智造玩转金属魔法 解锁医疗器械“变形金刚”

原标题:如意新甘肃 臻品陇字号

    国际水准“记忆金属”如何诞生?西脉医疗记忆合金:医疗器械领域的“变形金刚”

西脉医疗厂区

西脉医疗厂区

生产研发

生产研发

在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的首批“陇字号”品牌产品中,兰州西脉国际医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脉医疗”)自主研发的TiNi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植入器械成功入选。这标志着甘肃医疗器械产业在高端材料领域实现重大跨越,为“陇字号”品牌注入科技新动能,更彰显了兰州智造在医疗创新赛道上的领跑实力。

“魔法金属”开启生命智能密码

在西脉医疗的产品展厅,工作人员正在向访客展示神奇的金属“魔法”:一朵闭合的“金属玫瑰”花苞,放进水中,竟瞬间绽放,取出后又悄然闭合。一股细过发丝的金属丝线,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展现出不同的可塑性……“这就是西脉医疗自主研发的TiNi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传统内固定医疗器械替代产品,可在0℃至5℃冰盐水中轻松地变形展开,又在人体温度下自动恢复原状,现在是骨科、心胸外科等领域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工作人员形象地比喻道,“这种材料就像被赋予记忆的生命体,能在不同温度下实现‘变形—记忆—复原’的精准控制。”

“这是髌骨爪,可以植入患者断裂的髌骨处,随着体温回升,爪状结构自动收缩,能像八爪鱼一样精准贴合骨面,形成360度环抱式固定。”工作人员继续演示记忆合金医疗器械的工作原理,“传统固定器械需要繁琐的塑形和螺钉固定,而记忆合金器械只需简单一步就能完成,既能精准固定骨折部位,又能避免传统器械因应力集中导致的二次损伤,实现集感知和驱动于一体,术后患者平均康复时间缩短30%。”

据介绍,西脉医疗已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11项三类植入医疗器械注册证,研发、生产、销售40多个型号的600多种规格产品,记忆合金医疗器械市场占有率达85%,成为国内少数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产学研共筑“兰州创新链”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竭源泉。在发展征程中,西脉医疗陆续设立甘肃省记忆合金材料工程实验室、甘肃省企业技术中心、甘肃省医疗器械循证研究与评价标准行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主要承担与各科研院所的创新合作。同时,在苏州成立两个研发公司,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吸引高端专业人才加入西脉团队。通过“本地资源+外地智脑”的双向联动,西脉医疗目前已拥有专利302项、发明专利58项。

在不断强化自主创新的同时,西脉医疗也十分重视“产学研”技术创新发展。近年来,分别与广州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苏州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煤炭总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上海新华医院、昆明军区总医院、兰大第一医院、兰大第二医院、九○四医院开展了材料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合作。

“尤其在兰州,2024年我们与兰州大学合作设立了甘肃省医疗器械循证研究与评价标准行业技术中心,进一步聚焦生物材料医疗器械和药械组合产品,特别是III类医疗器械产品临床前动物实验有效和安全核心指标集和参数,形成这类医疗器械临床前评价标准的技术规范、指导原则,为相关部门在器械审评工作方面提供循证依据。”兰州西脉国际医疗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苏金霞介绍。

从“兰州制造”到“陇字号”标杆

兰州西脉国际医疗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新材料和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构建起涵盖心脏瓣膜、骨科植入物、微创介入器械等科室产品。其中,TiNi形状记忆合金系列产品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代表。

“过去,高端记忆合金材料依赖进口,不仅价格高昂,供应稳定性也难以保障。”苏金霞介绍,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起便聚焦TiNi合金的国产化攻关,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形状记忆合金的熔炼、热处理、冷/热加工、成型、记忆训练、酸洗抛光、性能检测等工艺技术,在生物相容性试验及大量的临床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研制出可代替进口产品的记忆合金产品,其中,TiNi形状记忆合金髌骨爪、心胸外科等系列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甘肃有丰富的镍资源储备,而这一元素正是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主要基础材料。在突破了制约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夹脖子”问题后,西脉医疗又积极促进记忆合金在全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开展航空、航天、电力、通讯等高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研发。“现在大家常用的折叠屏手机、无人机、手持摄像设备等潮流数码产品,其实都在广泛探索应用记忆合金材料。”苏金霞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赵文瑞 文/图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