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永隆 马瑞凡(实习)
20载谋一果,种植户武正全只为让花牛更“牛”。马瑞凡 摄
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南山深处,种植户武正全用20年光阴践行着一个质朴的梦想——让花牛苹果“牛”起来。这个西北汉子带领分散的果农组建产业联盟,为传统果园植入数字基因,培育出行销国内外市场的优质苹果。日前,“青春华章·重走西北角”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武正全打造的智慧果园,聆听他扎根乡土、实干兴农的故事。
时下,正值苹果追肥、夏季修剪期。从早到晚,皮肤黝黑、干起活来毫不含糊的武正全,正带领6名工人穿行在60亩苹果园里,时而俯身查看土壤墒情,时而轻抚果枝调整树形,专注的目光里写满热爱。
在武正全打造的智慧果园里,手机轻轻一点,就能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虫情监测、生物防治等,传感器、防雹作业点和太阳能杀虫灯等设备紧密协作,全方位守护着果园的健康与生机。
通过数字果园智慧监测,土壤墒情一目了然。马瑞凡 摄
22岁那年,武正全就拉着家乡的苹果踏上了走南闯北的销售之路。8年间,他经历过市场的起起落落,也饱尝长途运输导致烂果的心酸。当看到家乡苹果难以让乡亲们致富,他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后来,他做出一个大胆决定:从销售端转向生产端,自己种植苹果进一步提升品质。
他先后租来60亩土地将花牛苹果栽进试验田,以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吸纳171名种植大户打造2400余亩“会呼吸的智慧果园”,去掉中间环节攥成一个拳头闯市场,推行“统一技术、品牌、销售”的标准化生产之路。
“苹果还长在树上,北上广等地客户已期盼着上市了。”武正全说,依靠贩卖水果积淀的人气,还有合作社不遗余力攻坚,花牛苹果的销路被打开,在覆盖国内各大市场的同时,还远销海外。
中国花牛苹果品质上乘,与日本富士苹果、美国蛇果并称世界三大品类苹果。钱永波 摄
如今,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果品总产值达6亿元,区域人均果品纯收入超8000元,带动4万多人增收致富。武正全所在合作社已建起5000余亩果园,每年吸纳超过1.5万名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及返乡农民工前来上班,年务工收入超120万元。
“家里果园每年创收80至100万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武正全说,依靠苹果种植,家里土坯房翻新成了小洋楼,还在镇上购买了商品房和铺面,开上了小轿车,供子女们上了大学。自己将一如既往坚守花牛苹果品牌建设之路,让又大又红的花牛苹果映红乡亲们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