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黑陶

红古黑陶

原标题:红古黑陶

黑陶牡丹瓶

黑陶牡丹瓶

黑陶艺术品

黑陶艺术品

位于海石湾镇的红古区委、区政府大院一侧的小花园中,矗立一尊高大的红古黑陶雕塑——黑陶牡丹瓶。这尊黑陶牡丹瓶,依据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王金明的设计而制作,很好地展现出黑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诞生于新石器时代的黑陶文化,是我国古老的制陶技艺。相传,远古先民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烧窑时突降大雨,无奈之下,只得将窑炉封死。过后开窑,眼前闪着黑色亮光,独具一格的陶器,让制陶艺人和窑工们惊喜异常,兴奋不已,黑陶由此产生。黑陶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黑陶器黝黑如漆,有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之美誉。

红古黑陶制作技艺作为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项目主要分布于窑街、海石湾一带。红古黑陶制作技艺,源自山东的龙山文化,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龙山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济南市章丘区)而得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

龙山文化时期,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代之前或与夏初交错阶段。1928年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之后,考古学家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出土陶瓷、石器、骨器等大批文物,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经考古学家确认,这是一处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远古文物遗址,距今4000多年。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亦称“黑陶文化”。明清时期,黑陶制作技艺失传。雕塑家、黑陶艺术家,曾参加过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创作的仇志海,经过多年潜心钻研,成功研制出“现代黑陶工艺”,使我国4000多年前的龙山黑陶艺术重放异彩。

1991年红古区从西安引进黑陶制作技术,在窑街成立黑陶工艺制品厂,其主要原料取自永登县七山乡出产的优质红土。经过前期准备和外派培训技术人员,于1992年开始试制产品。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初步掌握了黑陶制作技艺的技术人员,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反复实验。经过不知多少次失败后,最终研制出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仿古黑陶制品。生产黑陶制品工序复杂,其基本工艺流程为:选料—→原料粉末—→泡制—→沉淀—→配料—→和泥—→括型—→刻花、镂雕—→烧制—→打磨—→包装等十几道工序。黑陶器陶质细腻,质地坚硬,造型精巧,漆黑发亮,被誉为华夏原始文化中的瑰宝。黑陶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要求极高。从选料、配料到揉泥成胎,稍不留心就可能前功尽弃。在刻花方面,要求陶艺人不仅具有较高的绘画雕刻技艺,还要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完成刻花、镂雕的坯胎装入窑炉烧制,火候的掌控成为其成败的又一关键因素。窑街黑陶工艺制品厂生产的黑陶品种有香炉、烟缸、花瓶、笔筒、萝卜瓶、葫芦、仿古瓶罐、浮雕等30余种。图案有“长寿牡丹”“梅花”“菊花”“仙鹤”“仿古纹饰”等。1995年,一尊一米多高的大号黑陶瓶,在兰洽会上荣获金奖。2021年,红古黑陶被批准为红古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黑陶产品质地坚实厚重、雕饰精良、古朴典雅。近年来,在红古区组织的相关展会活动中,笔者曾多次见到展出的黑陶展品。之后,笔者结识了黑陶制作技艺传承人王金明师傅,了解了黑陶的相关知识。在红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中,笔者见到了更多的黑陶作品。有黑陶葫芦瓶、黑陶梅瓶、黑陶牡丹瓶、黑陶镂空菊花瓶和黑陶仿古半山罐等等。令人大开眼界,暗暗叹服这些黑陶作品的精美绝伦。

□陆金友 文/图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