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种出“金饭碗” 肃州小镇地尽其用兴产业

盐碱地种出“金饭碗” 肃州小镇地尽其用兴产业

自动播放

近年来,三墩镇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地尽其用、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之路。

在暗门村与鸳鸯村接壤的连片耕地上,村民们正娴熟地播种食葵。该基地是三墩镇新引进的特色产业基地,通过“政府+企业+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食葵种植,打造万亩食葵基地。

面对鸳鸯、暗门村的不利条件,三墩镇积极开展前期调研工作,根据两村土地现状,寻求解决方案,最终通过基层协商议事,引进了农业龙头企业甘肃同庆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食葵产业,盐碱地变身产业发展“黄金地”。现在,村民既能拿“土地租金”,又能受雇于企业在家门口上班;企业通过集约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降本增效。

与新兴食葵产业相比,三墩镇辣椒种植“底蕴深厚”。在中渠村辣椒育苗基地,一畦畦辣椒苗青翠茁壮,村民们正忙着起苗、分拣、装箱等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三墩镇发挥传统特色产业优势,从育苗到种植再到加工,建成了完整产业链,使 “小辣椒”成为乡村振兴“大产业”。目前,全镇辣椒种植达到3.5万亩,农民来自于辣椒产业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0%以上。

食葵与辣椒的“一金一红”组合,是三墩镇立足资源禀赋、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园一特”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科学规划、龙头带动、科技赋能,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记者丨王佳熹

供稿:肃州区委宣传部(醉美肃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