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泾川:五维赋能构筑劳动者温暖港湾
在泾川县街头巷尾,16家悬挂“工会服务阵地”标识的驿站星罗棋布,成为户外劳动者触手可及的“温暖坐标”。泾川县总工会以“便捷、醒目、温馨、智能、共享”为核心,构建“五维服务体系”,让环卫工人、快递员、货车司机等群体真切感受“城市有温度、工会有关怀”。
15分钟圈住“急难愁盼”。秉持“服务跟着劳动者走”的导向,驿站选址聚焦环卫作业区、商圈市场、物流园区等人员密集区域。2020年起分阶段推进建设:首批在中天城市服务、社区服务厅建成5家驿站,解决环卫工人“歇脚难”;随后在医院、银行等公共空间新增驿站,覆盖更多流动人群;重点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的东街社区改扩建驿站,同步规划24小时智能化驿站。如今,85%的户外劳动者步行15分钟内即可到达最近驿站,形成“工作生活圈在哪里,驿站就建到哪里”的便捷网络,彻底告别“无处歇脚”问题。
点亮城市“温暖灯塔”。为让驿站“好找、好认”,泾川县总工会实施“亮标上图”工程,统一悬挂“工会服务阵地”标识灯箱,夜间灯光醒目如“暖心灯塔”,并在高德、百度地图精准标注所有驿站位置,劳动者手机搜索“工会驿站”即可导航直达。标准化标识让驿站知晓率提升至90%,成为劳动者“看得见、找得到”的服务地标。
小驿站里的大情怀。驿站功能从“基础补给”升级为“多元服务”:基础型驿站配备桌椅、微波炉、饮水机、充电插座、应急药箱,解决“冷暖渴累”刚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增设洗衣房、冲淋房、按摩椅、无线网,满足“体面休息”需求;社区驿站整合职工书屋、法律维权站,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近年来,各驿站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0余场,服务劳动者1.8万人次,让驿站从“歇脚地”变身“温馨家园”。
24小时服务“不打烊”。针对夜班需求,2家驿站升级为24小时无人值守智能化站点,劳动者扫码或密码无接触进入,门禁系统自动签到。全景监控、语音播报24小时保障安全,饮水机、充电口、休息区等基础设备全天候开放,部分驿站配备胶囊舱、24小时热水淋浴等特色设施,为深夜赶路的货车司机提供“随时可入”的温暖补给。技术赋能突破时间限制,让驿站成为特殊时段劳动者的“暖心补给站”。
构建驿站长效机制。泾川县总工会创新“共建共享共管”模式,构建多方协同服务生态:与社区、企业建立联合选址、资源共享机制,吸纳社会力量提供场地、资金、设备等支持,如东街社区驿站由社区提供闲置空间、企业捐赠设施;引入第三方机构或社区团队实施专业化委托管理,建立定期巡检、需求反馈、服务更新等长效机制,破解“单建单管”资源局限。通过整合政府、企业、社区等多元力量,推动驿站从“工会独建”转向“社会共治”,实现建设标准统一化、运营维护常态化、服务供给精准化,确保驿站“建得好、管得久、用得活”,持续释放服务效能。
如今,泾川县工会驿站以五维发力构建服务网络,成为基层治理的温暖细胞。下一步,泾川县总工会将继续拓展功能,增设24小时智能站点,开发“驿站通”平台,让“工会驿站”成为劳动者认可的暖心品牌,持续彰显工会“娘家人”的责任与担当,让每位劳动者在奔波中感受城市温暖。
泾川县融媒体中心 王娟娟 罗会
(阅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