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新风“破圈”扬正气 文明“出圈”润民心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平凉 > 正文

庄浪:新风“破圈”扬正气 文明“出圈”润民心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庄浪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文明实践,努力倡树文明新风,农村环境风貌焕然一新、群众精神面貌持续向好、乡村文明气象蔚然成风。移风易俗如春风化雨,悄然融入群众柴米油盐的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为环境“美颜”,给心情“加分”。漫步在赵墩乡王堡村的乡间小路,白墙黛瓦的农舍错落有致、整齐排列的院落干净美观、道路两旁绿树红花点缀其间,处处彰显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面精心绘制的移风易俗彩绘墙,有的展现着“厚养薄葬”的孝道文化,有的描绘着“喜事新办”的文明新风,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相辉映,让这个古朴的村庄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乡村是希望的田野,振兴是时代的命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承载着增进农民福祉的深切期待。庄浪县充分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一目标,一体化推进垃圾全处理、污水全收集、厕所全改造、巷道全硬化、村庄全美化“五个全域工程”,刷新了和美乡村“高颜值”,实现了乡村振兴“新跨越”。

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如今的庄浪县乡村,处处呈现着生机勃勃的新气象。这个被山水人文浸润的“梯田王国”,从镌刻乡愁的老屋旧巷,到创意赋能的活力乡村,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在这里完美融合,如繁星般闪耀的乡村振兴实践,正书写着新时代的田园诗篇,一幅“乡村美、产业兴、村民乐”的“和美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庄浪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为“甜蜜”,减负 让幸福“增重”。“我们是自由恋爱,去年领证结婚,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30岁的吴刚来自朱店镇吴沟村二社,目前在盘安卫生院工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谈及彩礼,他的妻子张凤表示:“彩礼终归是一种‘礼节’,她和家人只要了2万元的彩礼,因为他们更看重吴刚的踏实勤奋,认为过多的彩礼反而会冲淡这份弥足珍贵的感情”。

婚俗礼仪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的现象,让很多家庭和年轻人不堪重负。

设立婚姻家庭咨询室、举办“水上天长·缘定七夕”集体婚礼、“汇聚幸福·和合之家”集体颁证仪式、开展“家国同情·见证幸福—遇见花海·遇见你”青年联谊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建设的浪潮中,婚俗改革已成为弘扬新风正气、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庄浪县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探索新模式、新方法,系统推进以婚姻登记独特体验、婚姻家庭多重呵护、婚嫁陋习专项治理等为重点的婚俗改革,让婚礼回归情感本质,为幸福“减负”,为文明“加分”。

移风易俗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庄浪县将持续倡导和推广新时代‘婚事新办’的理念,扎实推进婚俗改革,大力推动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助力新人让爱‘轻装上阵’,弘扬简约适度婚俗新风尚,以婚姻家庭小和谐促进社会文明大和谐。”庄浪县民政局副局长郑毅华说。

为旧俗“瘦身”,给新风“加码”。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省吃俭用的多了……近年来,庄浪县以“移风易俗倡新风”为着力点,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村监委会作用,强化对农村“红白喜事”的管理和事前劝导,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让文明常态畅行,提升了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厚植了基层治理的精神沃土。

“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红’事新办、‘白’事从简,破除陈规旧俗,大家不再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真是省心又省钱。”庄浪县赵墩乡大庄村村民杜玉玉说起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赞不绝口。

“红白理事会的成立对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村民们都很乐意支持和配合。”庄浪县赵墩乡大庄村党支部书记梁宏斌说。“村民们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如今的主动参与,红白事不再是村民的沉重负担,而是成为增进邻里感情、传承文明风尚的契机。”

充分发挥乡村主体作用推动移风易俗改革的例子,在庄浪县还有很多。

从“面子”美到“里子”靓,从“一处文明”到“满城新风”,庄浪县以红白理事会为支点,撬动了乡风文明的变革。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新风与旧俗碰撞,乡风文明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这场静水流深的变革,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庄浪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来源:庄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公室

(庄浪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