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阿克塞县“六心”工程驱动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阿克塞县司法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发挥“一个统抓、五大职能”,以党建为统领,以“六心”工程为抓手,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为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政治建设“初心”工程:筑牢信仰之基 锻造过硬队伍
建立班子成员带头、中层干部跟进、年轻干部同步的“三级联动”学习模式,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警示教育,严明纪律、强化监督,持续抓实作风建设。以“红心向党•法治惠民”党建品牌为有力依托,推动党建工作与司法行政工作全方位、深层次融合,推动20余件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近年来,共吸纳2名党员,6名发展对象,1名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理论学习150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0次,学习研讨12次,警示教育大会12次,筑牢干部队伍思想根基。2023-2024年连续两年被授予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一名干部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个人等荣誉。
法治建设“放心”工程:坚守法治底线 提升决策水平
充分发挥议事协调机构职能,全面强化法治建设工作。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各项任务、责任和要求,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积极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广泛征集提出130余条立法意见建议,近年来,累计审查114份,提出480余条合法性审查意见,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审查76件涉法文件,确保其绝对合法性。及时构建规范完善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启用专用印章,全面公示“权责清单”。受理办结行政复议案件6件,全力化解行政争议,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凭借扎实有效的工作,法治建设在2022-2023年全市考评中连续两年荣获优秀等次,群众满意度测评位居全市第一。
普法宣传“润心”工程:精准聚焦需求 厚植法治根基
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制定责任清单,推动普法工作落地落实。精心培养“法律明白人”130名,评选法治示范户11户,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活力。构建学校法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任命“法治副校长”2名和法治辅导员6名。组织1749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学法考试,通过率达100%。创新推出“法在身边”线上普法栏目,制作50余期汉哈语普法短视频,有效增强了各类群体的依法维权意识,法治氛围更加浓厚。其中,推送的“冬不拉”普法成功入选甘肃省2024年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创新案例,为普法工作增添亮点。
法律服务“贴心”工程:围绕群众关切 拓展服务维度
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依托司法事务中心、司法所等平台,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模式。大力推广“智慧司法”信息化服务终端,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模式的有机融合,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持续畅通援助渠道,聚焦弱势群体,简化办理流程,近年来,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9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法治体检”等惠企活动,主动为企业提供便民、上门服务,满足企业法律需求,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办理各类公证案件80余件,以实际行动提升法治为民服务成效。
纠纷调解“舒心”工程:创新调解机制 维护社会和谐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绘制人民调解“塞外样板”。强化诉前化解工作,积极探索“三调联动”机制,构建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多元化解新格局。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配齐专职调解员,覆盖率达100%。加大对基层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力度,完成红柳湾、阿克旗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招录8名司法协理员,进一步充实调解队伍力量。近年来,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33件,成功率达99%,兑现63名调解员个案补贴2.3万元。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2022-2024年连续三年荣获全县平安建设优秀单位。
社区矫正“安心”工程:加强精细管理 保障社会稳定
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完善交付执行、日常监管、信息化核查等工作体系。近年来,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5人,解除矫正17人,无重新犯罪情况;安置帮教刑满释放人员16人,安置率100%,帮教率100%,无脱管漏管现象;积极开展远程视频会见23次,其中“双延伸”帮教活动2次,让服刑人员的家属能够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怀和支持。设立社区矫正“三类基地”16个,依托智慧矫正中心,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无缝监管,确保社区矫正对象无脱管、漏管及重新违法犯罪情况,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
(多彩阿克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