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隐身闹市的古迹:兰州隍庙
兰州城隍庙
关于城隍的祭祀起于周朝,到唐朝时城隍祭祀已蔚然成风,人们祭祀城隍神,以祈求守护城市、护佑百姓。“城”是城墙,“隍”是干涸的护城河,“城”和“隍”都是保护城市安全的军事设施。城隍神,又称城隍爷,是我国民间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多由功绩卓著的地方官、国家功臣、慈善名人充当。
在兰州市区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张掖路中段,高楼大厦中间保留着一处完好的古建筑群,闹中取静,文韵悠长,它就是兰州府城隍庙(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俗称城隍庙,隍庙。
古代,我国城市一般都建有城隍庙,用来供奉城隍神。人们祭祀城隍神,以祈求守护城市、护佑百姓。“城”是城墙,“隍”是干涸的护城河,“城”和“隍”都是保护城市安全的军事设施。城隍神,又称城隍爷,是我国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多由功绩卓著的地方官、国家功臣、慈善名人充当。
关于城隍的祭祀起于周朝,道教兴起后得到广泛传播,到唐朝时城隍祭祀已蔚然成风,各州、县每年都要祭祀城隍,宋朝时城隍神被列入祀典。值得一提的是,兰州城隍有根有据、有名有姓,具有很强的故事传承性。兰州祭祀的城隍是楚汉之争中“荥阳误楚,身殉汉皇”的“忠烈侯”纪信。
据《汉书》记载:楚汉相争时,刘邦手下有一武将,名叫纪信,系甘肃成纪(今天水)人。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夏,项羽派兵围攻河南荥阳城月余,城内粮缺,朝不保夕,将士们精疲力竭,刘邦十分焦急。纪信见情况危急,便对汉王刘邦说:“事急矣,距请诳楚,王可以间出。”于是纪信扮作汉王乘黄屋车,在东门传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皆呼:“万岁。”实际上刘邦在张良、陈平、樊哙、夏侯婴等数十骑的保护下,从西门逃往成皋。项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信曰:“汉王已走矣。”项羽气极,下令将纪信活活烧死,因此纪信赢得了“汉代孤忠”的美名,刘邦为纪念纪信救主之功,敕封他为忠烈侯。
那么为何又叫府城隍庙呢?原来在古时候,城隍庙的建立门槛是相当高的,有着严格等级规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建。城隍庙一般划为四个级别,分别是都、府、州、县。从兰州府城隍庙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它的等级尊为二级,庙的规制是府级,要高于州、县级隍庙。
兰州府城隍庙原为纪信庙,始建于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之后共有五次重建重修。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主要建筑毁于火灾。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才重建为现存一座四进宫殿式木结构园林古建筑群。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市政府筹资对其又进行了全面维修,1956年将修缮后的隍庙更名为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交由市总工会管理使用。没想到1984年11月,隍庙再遭失火,戏台及前院东西厢房、回廊等76间房屋被火焚毁。1987年兰州市政府、市总工会多方集资,社会各界也自愿捐款843万元,再次广集丹青妙手,荟萃能工巧匠,依其旧制重建,历时六载,直到2003年6月重新开放。
整座建筑坐北向南,以中轴线分左右前后排列,由大门牌坊、钟鼓楼、享殿、正殿、寝宫及其配殿、垂花门、东西厢房、六角亭等组成。占地9066平方米,建筑面积12870平方米。是甘肃唯一幸存等级高、规模大的隍庙,也是甘肃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之一,2013年被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隍庙大门为四柱三间三楼木结构,前后用四组人字形斜戗支撑。原为忠烈侯坊,以前并没有,是1956年维修时将原兰州节园(凝熙园),明代肃王朱楧之颜妃墓前的“贞烈遗阡”牌坊迁建到这里作为大门的。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东西两旁为二层的廊式厢房。自古以来,每逢节庆喜事,尤其是春节期间,这里人山人海,天天都要唱大戏、搞演出、办庙会。时至今日,此习俗一直未变。如今,这里的戏台现更名为“春绿陇原百姓戏台”供群众文艺演出之用。
向北依次是享殿、正殿、寝宫三楹四明厅式殿堂,均建在三级石条的台基上,面阔、进深都在五间左右,廊深约2米,属八檩歇山卷棚四周出廊的建筑结构,殿顶均覆盖绿琉璃瓦,垂脊、戗脊均浮雕莲花纹,脊端饰五把鬃、三把鬃脊兽,木结构梁柱等均绘制青绿云子彩画,做工十分考究。享殿和寝宫现已被辟为“职工书画苑”和“甘肃古今名人书画收藏馆”,时常举办职工摄影书画展览及名人字画的收藏、展示和交易。
享殿左右对称建有歇山顶二层木楼阁的钟楼和鼓楼,其形制相同,均建于砖石砌筑的高台上。钟如倒悬的圆鼎肃穆庄重,鼓似立体的太极(鼓面画有太极图)玄妙深邃,与四周的笔墨纸砚、玉器古玩店铺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片古朴典雅的文化氛围。
后院除了配殿、厢房外,建在两旁的两座木质六角亭也极具特色,它们在石台基上由六根红色立柱撑起伞状的六瓣顶盖,梁柱、椽檐、斗拱全由榫卯连结,屋脊瓦当均为雕花琉璃,各种彩绘图案选配精致协调,汇集了中国古建筑的构造精华,体现着当时工匠们高超的建筑技艺。殿墙上大量的砖雕画、正殿山面的牌楼、寝殿明间檐柱下的砖雕宝瓶等,其装饰手法为西北地区所仅见,对研究我国不同时期建筑布局的演变轨迹及不同地区的建筑技艺史,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总之,这里的一门一窗、一砖一石都是经过历代能工巧匠精心雕琢的,散布各处的石凳、石桌、水缸、石兽等都有来头,都有故事;就连院内6棵参天的侧柏、国槐大树,每棵都挂有牌子,属于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隍庙不愧是一方感受传统文化、陶冶高雅情操的绝佳之地啊!
刘芸 文/图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