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人间草木知

春到人间草木知

原标题:发现春天

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立春过后,在几场春雨和几旬暖阳的催化下,吸饱雨水和阳光的黄土大地进入新一轮的复苏期,期盼已久的春意欣欣然睁开了眼,与出门寻春、踏春的人们撞了个满怀。

阳光晴好的午后,信步走进山里,就像是去拜访一位交情甚厚的老友。温润的风在苍茫的群山中、辽阔的原野上奔腾。山体的背阴处偶有残雪待融,雪面上有麻雀、野鸡走过,爪印如盛开的花朵。大地之下,成群结队的生命闻风而动,枯枝败叶中孕育着新生。大地之上,向阳的梯田里,麦苗已经开始返青,点点嫩芽已经在解冻的泥土中萌生。几块大小不一的土垅里,嫩绿的苜蓿芽齐刷刷地敞开怀抱,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春天揽进了怀抱。抬头仰望,天空澄澈,努力向上生长的桃树、柳树枝条上已有新芽冒尖,让人惊喜。我轻声唤着它们的名字,微风中,它们纷纷点头应答。耸一耸鼻子,草木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填满鼻孔,霸道地攻城略地,直入心田。

沿山而上,一望无际的梯田,从山底蔓延到山头,层层叠叠,横无际涯。一处处院落,一户户人家,隐藏在大山的褶皱里,仿佛一把半开半掩的折扇。一打开折扇,便露出了人间平凡的日子与温暖的烟火。敞开门的小院里,过冬的香菜、菠菜、葱苗由黄转绿,韭菜的红芽尖探出绿脑袋。老阿婆坐在房檐下,一边捡苜蓿芽,一边冲围在身边嬉笑打闹的孙子们唠叨:“恁的眼睛睁大点,剜个苜蓿芽,里面净是柴草。”稚嫩的童声像奔跑的铃铛,脆生生地道:“你快点捡嘛,我们还等着吃烙饼子哩!”不大的工夫,阿婆拉起风箱,燃旺灶膛中的火苗,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乐中,苜蓿芽烙饼的清香和初春的气息,齐齐地洋溢在农家的厨房里。此时,春天、春光、春意,加上苜蓿芽烙饼,天地间便拥有了浓浓的不可遏制的春色。

走在田埂上,脚下的黄土厚实而松软,农人们已经开始顶凌覆膜。覆膜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白色的薄膜被缓缓铺开,紧紧贴合在土地上,泛着金色的光。大人们奔忙在田间,有的在检查薄膜的覆盖情况,有的在整理被风吹起的边缘,还有的在用泥土压实薄膜的边角。蹒跚学步的孩子觍着被风吹得通红的小脸,揪下一把刚冒出头的野草塞进嘴里,难以言表的滋味顿时让他号啕大哭起来,惹得人们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娃娃吃春哩!”小花猫和小黄狗好奇地跟着覆膜机左蹦右跳,这边瞅瞅,那边看看,不小心踩破了地膜,惹得主人一通好骂。一朵冷蒿从破洞里探出头来,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似乎要吐出整个春天!

田埂的尽头,山体豁然断裂,露出一道道纵深的沟壑,山壁如刀削斧劈般陡峭。沟底长满了槐树、杨树、杏树和杂草,隐隐约约有溪流欢快的歌唱声。阳光透过树枝的缝隙,洒在沟壑的斜坡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油画。一群黑山羊沿着沟壑边缘的小路上腾挪跳跃,时不时停下来啃食脚下的枯叶和刚探出头的青草,头羊脖子上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叮当声,为这静谧的山谷增添了几分灵动。牧羊人和一位戴草帽的老农坐在田埂边,眯着眼晒着太阳,一边抽旱烟,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话题总离不开地里的庄稼:“今年春天气候稳定得很,没有倒春寒和沙尘暴,雨水又多,墒饱得很,该准备种玉米了。”“是啊,看这天气,过不了几天就能下地了。”

回到居住的小区,发现院子花坛里迎春的花苞又绽开了几朵,竟有几只蜜蜂把花瓣当作了空中停机坪,时而起飞,时而降落,忙得不亦乐乎。忽然想起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春天不是等来的,是要用心去发现的。”是啊,在这陇东高原上,春天或许来得晚,但从不缺席。她藏在每一片新叶里,每一朵花苞中,每一声鸟鸣里,等着细心的人去发现,去感受。

春到人间草木知。在这片黄土大地上,生命总是以最朴素的方式,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马明霞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