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一定是它

甘肃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一定是它

甘肃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一定是它

庆阳,在哪里?

有人说在甘肃

也有人调侃说离陕西更近

这是一座明明属于甘肃

却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

甘肃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一定是它

在漫长的时光里

这片土地上

都留下了些什么?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又在发生着些什么故事?

就从世界上最深厚的

黄土层说起吧

甘肃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一定是它

凛冽的冬季风

(亚欧大陆中纬度西风环流)

卷起亚洲中部沙漠戈壁上的沙尘

沿着青藏高原的边缘一路东进

直到被六盘山、吕梁山、太行山等山脉阻挡

前进的沙尘颗粒在山脉一侧沉降

经时间累计

沙尘颗粒在地表堆积出了

世界上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高原

甘肃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一定是它

与其他三大高原相比

没有壮阔冰川、茫茫草原、高峰险壑般

极致的地理风光

又常常与干旱苦瘠一词一同出现

黄土高原

似乎天生就少了些活力

甘肃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一定是它

可若稍稍把时间往前一拉

你就会惊喜地发现

黄土高原

一直滋养着人类最珍贵的东西

生命与文明

2024年6月15日,位于庆阳市镇原县方山乡十八岘村的梯田小麦渐入收获期,从空中俯瞰,层峦叠嶂的梯田与金黄的麦穗交相辉映,宛如一幅金色的田园画卷,美不胜收。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启宁/摄

2024年6月15日,位于庆阳市镇原县方山乡十八岘村的梯田小麦渐入收获期,从空中俯瞰,层峦叠嶂的梯田与金黄的麦穗交相辉映,宛如一幅金色的田园画卷,美不胜收。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启宁/摄

庆阳的骨骼

是由董志塬铸就的

这是一座面积达

960平方公里的黄土台塬

是全球黄土层最厚

保存最完整的塬

(厚度达200米以上)

也是“陇东粮仓”的核心

庆阳市镇原县麦田里穿梭的收割机在大塬上画出美丽的图画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黄耀龙/摄

庆阳市镇原县麦田里穿梭的收割机在大塬上画出美丽的图画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黄耀龙/摄

境内10万亩以上的

黄土大塬有12条

塬面土层深厚、质地疏松

蓄水性强、透气性好

土壤富含钾、钙、镁

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为农耕文明提供了天然温床

土质纯粹,宜栽宜种

这般高天厚土

自然就成了先祖先宗

定居繁衍生息的沃土

黄花菜采摘 图源:庆阳融媒图库

黄花菜采摘 图源:庆阳融媒图库

早在4000多年前

周先祖不窋

率部族避居北豳(今庆阳)

在此教民稼穑、陶复陶穴

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声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杨智兴/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杨智兴/摄

《诗经·豳风·七月》中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的农事节律

至今仍在董志塬上回响

并已演化为现代农业图景

庆阳市宁县焦村镇高尉村村民抢抓农时,积极加大冬闲农田翻耕、整地作业(资料图)。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启宁/摄

庆阳市宁县焦村镇高尉村村民抢抓农时,积极加大冬闲农田翻耕、整地作业(资料图)。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启宁/摄

在这里

农业废弃物不再是负担

而是流动的财富

耕地秸秆可以是牛羊的“压缩饼干”

果木枝条也可以是菌业袋料

而菌渣也能化身生物质燃料

循环再利用

……

种羊养殖基地 图源:庆阳融媒图库

种羊养殖基地 图源:庆阳融媒图库

从种植业的绿色觉醒到

养殖业的集群跃迁

再到菌业作为生态纽带

华池县城壕镇余家砭村的现代农业菌光互补产业园种植基地,农户正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忙碌采摘。刘永刚/摄

华池县城壕镇余家砭村的现代农业菌光互补产业园种植基地,农户正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忙碌采摘。刘永刚/摄

今天的庆阳人

也从土地深处找到了

农耕文明的新密码

一场以“三元双向”循环

为核心的农业新变革

正悄然重塑着黄土高原的传统农业结构

图源:陇东报

图源:陇东报

庆阳是

甘肃三大苹果主产区之一

2024年产量达到了156万吨

品牌价值超60亿元

北纬35°的优生带位置

让其有了远销海内外的品质底气

俄胜平/摄

俄胜平/摄

这里也是全国品质最优

面积最大的黄花菜种植基地

2024年7月3日,在位于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的庆阳天佑祥黄花菜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村民们穿梭田间采摘黄花菜。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盘小美/摄

2024年7月3日,在位于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的庆阳天佑祥黄花菜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村民们穿梭田间采摘黄花菜。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盘小美/摄

也是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早胜牛、环县滩羊

陇东黑山羊及羊毛绒等

大宗优质农牧产品享誉国内外

图源:庆阳融媒图库

图源:庆阳融媒图库

如果你看到黄土高原的沟壑里

长出了工厂化菇房

不要惊讶

那是庆阳人

在用一场黄土地上的创新

证明农业的终极形态

是人与自然最诗意的和解

子午岭晨雾 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摄

子午岭晨雾 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摄

甘肃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一定是它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黄土高原的褶皱中

庆阳

如同一颗跳动的“黑色心脏”

涌动着万年沉淀的能量

庆化炼厂夜景 何炳彦/摄

庆化炼厂夜景 何炳彦/摄

这里埋藏着

地质储量超亿吨的整装大油田

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1亿吨

煤炭资源

预测储量达2360亿吨

已探明煤炭地质储量215亿吨

天然气资源

总量2万亿立方米

堪比一座“地下气库”

俯瞰长庆桥工业集中区(2022年8月5日摄) 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摄

俯瞰长庆桥工业集中区(2022年8月5日摄) 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摄

这里新能源资源

同样富集

资源量约2220万千瓦

其中风能1770万千瓦

太阳能450万千瓦

2024年11月4日,位于宁县焦村段陇电入鲁工程750千伏庆阳换流站接入工程作业区,电力施工人员正在安装线路间隔棒。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启宁/摄

2024年11月4日,位于宁县焦村段陇电入鲁工程750千伏庆阳换流站接入工程作业区,电力施工人员正在安装线路间隔棒。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启宁/摄

2021年7月

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

中国华能陇东能源基地

在庆阳启动建设

环县毛井镇风电光伏项目 赵彩霞/摄

环县毛井镇风电光伏项目 赵彩霞/摄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

这座城市的命运

就注定了要与能源深度绑定

拼版照片:上图为1978年长庆油田马岭炼油厂的生产装置(资料图片,长庆油田采油二厂供图);下图为2022年5月24日拍摄的长庆油田采油二厂新一代的原油稳定装置(新华社 陈斌/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1978年长庆油田马岭炼油厂的生产装置(资料图片,长庆油田采油二厂供图);下图为2022年5月24日拍摄的长庆油田采油二厂新一代的原油稳定装置(新华社 陈斌/摄)

1970年

长庆油田的“庆1井”

在庆城喷涌出工业油流

揭开了陇东石油大会战的序幕

图源:庆阳融媒图库

图源:庆阳融媒图库

50余年后

今天庆阳已形成

华池、环县、庆城、合水

4个百万吨级产油大县

是长庆油田四大主力产区之一

2024年原油产量达1214.54万吨

宁县长庆桥工业园区俯瞰(资料图,2014年6月27日摄。)庆阳融媒特约摄影 张步农/摄

宁县长庆桥工业园区俯瞰(资料图,2014年6月27日摄。)庆阳融媒特约摄影 张步农/摄

当传统能源产业仍在轰鸣时

一场更深刻的变革

已在黄土塬上展开

2021年

“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

落地庆阳

这座能源之城

开始向“中国算谷”进化

庆阳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东数西算”产业园 丁凯/摄

庆阳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东数西算”产业园 丁凯/摄

京东(甘肃)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

投资80亿元的燧弘算力中心落地

DeepSeek的全量模型

在庆阳完成快速部署

……

环县易事特“东数西算”装备制造智能化生产车间工人们操作各类设备 丁凯/摄

环县易事特“东数西算”装备制造智能化生产车间工人们操作各类设备 丁凯/摄

1.7万亩的

“东数西算”产业园内

各类企业的数据中心

如雨后春笋崛起

2025年3月1日,俯瞰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800千伏庆阳换流站全景。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苏容/摄

2025年3月1日,俯瞰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800千伏庆阳换流站全景。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苏容/摄

今天的庆阳

董志塬上依然翻滚着麦浪

但地下奔腾的已不仅是黑色能源

还有在光纤中流淌的数据洪流

这座因长庆油田总部西迁

而沉寂的城市

正以“能源+算力”的双重身份

重新定义西部价值

五彩大地(庆阳环县)李韬/摄

五彩大地(庆阳环县)李韬/摄

甘肃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一定是它

庆阳的每一次被看见

都是无数个体与命运角力后的奖赏

环县南湫乡 王华/摄

环县南湫乡 王华/摄

中医鼻祖岐伯

曾在这里与黄帝论医

成就了中华医学巨著《黄帝内经》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医鼻祖岐伯塑像 图源:陇东报

中医鼻祖岐伯塑像 图源:陇东报

周不窋率族人

在此将蛮荒改造成农耕乐土

用骨铲在黄土层划出的沟壑

从不是简单的田垄

而是文明与荒野的分界线

庆城县周祖陵景区 俄少飞/摄

庆城县周祖陵景区 俄少飞/摄

华池南梁的土窑洞里

先烈们在烽火硝烟中

书写了一段

艰苦卓绝、峥嵘岁月的记忆

华池县南梁红色小镇 刘永刚/摄

华池县南梁红色小镇 刘永刚/摄

黄土塬里的农人

石油钻塔上的焊花

数字园区中的光纤

……

这片土地上

每一个躬身劳作的背影

都是文明在向上生长

读懂庆阳

需要将眼睛贴近这片土地的毛孔

走进他们最动人的日常

辣椒采摘晾晒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乔洁/摄

辣椒采摘晾晒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乔洁/摄

当黄土塬上的风

掠过董志塬的沟壑

这座陇东粮仓

用麦浪翻滚出了

独属黄土高原的碳水盛宴

甘肃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一定是它

一碗饸饹面

庆阳人刻进DNA的仪式感

红白喜事要饸饹面

逢年过节要饸饹面

哪怕晌午串门

也得端碗饸饹面

图源:陇东报

图源:陇东报

饸饹面

当地人也叫床子面

晌午时分

人们常把床子

架在锅边灶头

开始制作午饭

压床子可是个体力活儿

筋肉暴起的同时

筋道的面条

如瀑布倾入滚水

然后浇上一勺汤底

一碗地地道道的饸饹面就成了

就着生蒜暴风吸入

任谁都得来一句

“这面,美滴很”

这里的人

对“面”有着绝对的痴迷

图源:合水县融媒体中心

图源:合水县融媒体中心

一碗臊子面

十几米外就能闻见

油泼辣子的焦香

黄花菜、黑木耳、豆腐、萝卜

在浓汤里翻滚出地道的农家味

粗细一致的手工面条

吸溜着滑进喉咙

非得连吃三碗

才算够

图源:合水县融媒体中心

图源:合水县融媒体中心

土暖锅

寒冬腊月里的慰藉

是每一位庆阳人的心头爱

不大的铜锅里

可大有乾坤

甘肃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一定是它

码着层层叠叠的当地风物

猪肉鸡肉打个底

手打肉丸子翻滚在中间

老豆腐吸饱了汤汁

粉条子缠着萝卜片

甘肃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一定是它

在最顶上还要盖上

肥瘦相间的肉片

加之高汤,慢慢煨之

图源:@屿风

图源:@屿风

寒冬暖屋里

热气腾腾的暖锅

配着黄酒

这一口下肚

连骨髓都暖得颤三颤

甘肃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一定是它

来庆阳

怎么能不品尝一下当地的羊肉?

庆阳清汤羊肉

以正宗放养两年以上的

山羊为主要肉源

文火熬煮,敲骨吸髓

甘肃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一定是它

地道的吃法

是把羊肉、羊杂切片

搁置一边放凉

有客人点单时

再把肉片放进碗里

浇上锅中沸腾的汤

一定要撒上葱花

淋上辣椒油

最后把烙馍掰成块

往汤里一按

甘肃最容易被误解的城市,一定是它

一口肉,一口蒜

一口汤,一口馍

这一碗清汤羊肉

香得人直跺脚

直呼不够

“老板,再加个馍!”

油糕 图源:陇东报

油糕 图源:陇东报

孩童咬开流糖的油糕

寒冬暖锅里捞起的肉片

农人麦收时节的那一碗饸饹面

……

庆阳人的一日三餐

正在黄土地里

一茬接一茬地疯长

农民挥镰收割小麦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黄耀龙/摄

农民挥镰收割小麦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黄耀龙/摄

当黄土地上的背影

埋下来年收获的种子

当长庆油田的钻机

穿透白垩纪岩层

当数字园区中的光纤

搭起智算未来的桥梁

……

夕照庆阳站 缪一维/摄

夕照庆阳站 缪一维/摄

这些鲜活的瞬间

构成了这座城市

最本质的生命特征

最让人留恋的东西

一种极具生活感的温度

和总能翻山过坎的韧劲

庆阳市庆城县的甜永高速史家山枢纽互通式立交桥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世军/摄

庆阳市庆城县的甜永高速史家山枢纽互通式立交桥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世军/摄

这是一个在黄土中

不断长出生命与希望的地方

属于庆阳的路

从未停滞过

一直在向前

(新甘肃客户端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