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有情 润物无声

春雨有情 润物无声

原标题:春雨有情

雨水是大自然的馈赠,是春天的使者。田野里,经过一冬的沉睡,泥土变得松软而肥沃。雨水落下,为万物复苏奏响了前奏。

在古代,人们常常在雨水时节举行祈雨仪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今,虽然我们不再需要祈雨,但雨水依旧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祈愿。它用那温柔的雨丝,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滋润了万物的生命。让我们在这雨水的滋润下,感受春天的美好,拥抱生活的希望。

春天是个多雨的季节。在我们这座地处长江南岸的城市,立春过后,人们满以为会气温上升,阳光灿烂。但常常是阴雨绵绵,寒冷依旧,让人身心颇感不适,引起人们抱怨。原来,美好春天的到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即便如此,春的气息还是迎面扑来,大地很快铺展出一片嫩绿而美好的画卷。

记得儿时,母亲提着竹篮带着我,到野外打猪草,田塍地畈满地都是嫩绿的情形,目不识丁的母亲居然教我认识了很多植物,譬如长在路中的车前草,长在地里的蒲公英等。虽然初春的风依然那样冷,脚下的土地湿漉漉的,行走在田野里,鞋子都沾满了泥土,但一见到荠菜、马兰头、鹅儿肠、刺儿菜等猪草,就忘记了寒冷和劳累,一个劲地用剪刀剪,或用小铲子铲。不到一个上午,就收获满满一篮猪草。那时生活困难,一年到头,就盼着那头猪来改善生活,贴补家用。所以像荠菜、马兰头等野菜,都给猪吃了。现在荠菜包饺子,味道鲜美;马兰头清炒嫩绿清香。当年的猪草,如今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只有第一波雨水的滋润,才有这些鲜嫩的野生花草,这不正是春天对人们最美好的恩赐吗?

“雨水”这个节气下的雨,自古至今都被称作好雨。有诗为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时的雨,降雨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所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农村长大的我,深知“春雨贵如油”的道理,进入雨水节气,气温渐渐回暖,因而要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此时,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这时适度降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因此,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十分重要。雨水过后,“草木萌动”,大地渐渐开始呈现阳光明媚春色满园的景象。

最影响人的情绪的雨,当属清明时节的雨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似乎成了千年不变的定律,这句诗也成了准确率最高的天气预报。

与农作物的播种与生长最有联系的雨,便是“谷雨”。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蕴含着“雨生百谷”之意。此时的雨水不仅多且下得急,正是播种的好时机。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生长速度最快的莫过于春笋了,“清明一尺,谷雨一丈”。

农历中的每一个节气都带有指导农事的作用,谷雨更为明显。许多农作物,在谷雨前后播种,如过了谷雨种花生,谷雨有雨好种棉,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等。

有人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阳光和雨水互补,才能促进万物生长。春天,是雨催醒的。雨是铺垫,她一步一步把春天推向成熟,推向精彩,推向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春雨有情,润物无声。有了春雨,便有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律动。

□石朋庆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