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秦安小曲——岁月里的方言绝响
薛俱增
冬春闲月要唱,过年更要唱,黄土高原上的人不唱个秦安小曲儿,那过年图了个啥?
头一笔突兀,次一笔蔓长,第三笔一过,三道神仙梁便横亘在西北天地之间,稍加皴染,便显出莽莽苍苍的架势。寒冬腊月,“老牛北风”刮个不停,田野里已很洁净,颗粒归了仓,秸秆回到家,树木、村庄都很简洁,不费笔墨;路是曲折了一些,但时隐时现,也就省了许多事。
冬天,山洼里人少,也不是没有,比如,剪苹果树的他大爸,放羊的他二爷,串门子走在村路上的他三太爷,得点上几笔。
这“图”上的他大爸、二爷、三太爷,嘴里哼唱的,十有一二是秦腔,因为十有八九是小曲儿。这不,崖畔上放羊的杨家二爸不小心脚下一滑,耳听得“哎哟”一声惊叫,随后传来的,却是一段小曲儿:“冬景寒天,元和泪不干,曲江有难实可怜,险些儿一命丧了黄泉……”
神仙梁上的男人,有事没事,就爱唱个小曲儿。这些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黑背子”,平日里钻沟爬坡,一滴汗水摔八瓣,好不容易熬进了冬天,虽然说都还要务苹果园,操心着修剪拉枝,挖渠施肥,抽水浇灌,但比起夏忙秋收,总算是消闲了许多,再不像狼赶的一样上气接不住下气。地里清闲了,心眼儿就有些活泛,想找点乐子,自个儿哼哼哪能过瘾?一到春节,除了用秦安小曲给社火伴唱,更是随时就想聚在一起纵情高歌。
“走,叫几个人,唱会小曲儿!”
有人就响应,有人就附议,有人就准备支摊子。
父亲是资深的秦安小曲传承人,摊子往往就支在我们家。
杨老二刚把农用汽车停到我家大门口,就扯起大嗓门打哈哈:“大爸,你一天《三道蔓儿》(曲牌名)唱上,苹果树铰上,神仙日子嘛!赶紧茶炉子背后歇着去!”
父亲就嘿嘿地笑:“侄娃子哎,你跑一趟就有一趟的利润哩!我是拔柴的陪不住放羊的,剪树可不敢胡日鬼,明年没收益,哭都没处哭!”
“看大爸说的,我不跑忙些,女人娃娃谁养活?不像你老人家,一年不出门,也是几万元在腰里别着哩!”
父亲哈哈大笑:“务树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你可是现票子呀!”
杨老二开始嬉皮笑脸:“大爸啊,今日天爷的脸色好,咱别谝闲传了,叫人过来唱一阵?”
父亲说:“那这树谁剪?嗐,那你把你大大也请来,让羊在荒坡上啃草糊糊去。三弦子在哪家哩?”
人已经走远了:“在我哥家哩,我顺路背上。大爸你把茶炉子先架上啊……”
爱唱小曲的“好家儿”听声就来。上房里,红炉火,罐罐茶,纸烟也有,瘾大就卷老旱烟。火炉,茶几,炕桌儿,被三弦、二胡、笛子们团团围定。摔子叮叮敲起来,欢声笑语暂停,各自跳弓拨弦,凝神静气一齐唱:“山清水秀,绿柳桃花红。游春的君子来采青,带笑开言问牧童:此处饮酒哪家好?牧童说:溪水湖里和风飘扰酒旗摆动杏花村……”
手里没家伙的,就一边唱,一边照看火炉,点烟倒茶。杨家二爸戴了茶色石头镜,看不出眼睛是睁是闭,有节奏地敲着摔子,美滋滋地摇头晃脑,俨然是个指挥家。李家三爸拉板胡,眼睛瞅定了墙上的一幅画,半天不回头,似乎那上面风景无限,嘴角的烟卷灰老长了,欲坠不坠。他三太爷手执“嘎拉机”——两片挂满铜钱的小木板,一分一合,用一支小木锯拉出有节奏的声响。杨老二横了长笛,笑意太多,有点拢不住气,不时用舌头舔舔嘴皮子。父亲的绝活是捏“四片瓦”,坐着不过瘾,就站起来,两臂左右开弓,上下挥动,两手一开一合,或磕或摇,好像掌握着两只振翅翻飞的小鸟,发出串串欢快悦耳的啭鸣,在悠扬的旋律中自由穿插。李老大眉飞色舞,怀抱那把蒙着蟒皮的三弦子,眼神在每个人脸上扫描,看见大伙都如此投入,自己也不禁陶醉起来,嘣嘣梆梆,弹唱得更加起劲:“我来拜节贺新春,上写春联好精通: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吉祥如意紧随跟,贺新春。这才是——万象更新,喜过新年!”
火炉上茶开了,盅儿里茶凉了,都顾不上喝。屋内暖意融融,烟雾
缭绕,一时成了艺术的殿堂。温柔的烟霭,婉转的旋律,飘飘摇摇溢出了门窗。窗外,那冬日暖阳好像也陶醉了,红着脸慢慢靠向巍巍南山宽阔的怀抱;院墙下一丛翠竹,纤细的身影随风摇曳,嘈嘈切切应和着乐声,似乎停不下来……
在秦安唱小曲,不必迎神喜会,不须良辰美景;数九寒天,或是雨打梨花深闭门,只要大伙凑一起,谁家院里,都可以有赏心乐事。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秦安小曲就像土里刚拔出来带泥的萝卜,有人喜欢它水灵开胃,也有人吃不惯那个味。父亲是个“好家儿”,自打年轻时就喜欢唱,但爷爷在世时,他可不敢如此明目张胆,除了过年耍社火的几天,平常活动都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怕被爷爷知道了骂:“庄农人不跑光阴,一天弹弦子唱老调,纯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虽然经常被爷爷训,但父亲“本性难移”,痴心不改。母亲理解地说:“一辈子就喜欢个这,也是苦中作乐哩。”记不清是哪一年了,父亲淘汰了木板的“四片瓦”,换了一副竹制的,用竹筒纵剖成四块,更加轻巧,更加响亮。我也曾试了试,一只手光是握住两片竹瓦都有点费劲,父亲怎么那么得心应手,年年随村里社火出演周边十里八村,引无数人争相观看,还有人要拜师学艺呢!
时下老百姓日子红火,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享受,秦安小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网络的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大,也亟须薪火相传推陈出新。耄耋之年的父亲已经耍不了社火,但那老调不是常在嘴里哼着,就是在“随身听”里成天价响着,成了茫茫神仙梁长卷的画外音……
(天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