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学辉
一
小寒节气的特点是寒冷。冷气积久而寒,还未冷到极致,所以叫小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时节,已进入农历腊月。腊,本义为干肉。“合祭众神”的腊祭在十二月,有新旧交替之意。腊者,接也。因而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
腊祭,皇家与民间的维度不同,所祭亦有区别。民间所祭,一不忘家族本源,二谢百神贡献,三借农事歇息时游乐。
庄重与热闹并重,这是“歇冬”的特色。
节气讲的不是道理,而是天地间的人情世故。
小寒时的气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腊九腊十,冻死小鱼。”农谚中的总结,呈现出小寒的表里不一。气候由天不由人,人在节气面前,除扮演该扮演的角色外,有更多的无奈。而北方的喜鹊,则感阳气萌动而开始筑巢。
风中绿竹,雪里红梅。
“小寒人不寒,腊八又一年。”踏雪寻梅,吃腊八粥,让小寒生发的诗意枕山襟海,人间烟火,也处于耕云钓月的状态。
二
二十四番花信风,每个节候都会如约而来。
梅花,是为小寒开的花。梅花开放以每年的2月初至3月为盛。趁小寒所开的梅花,是腊梅。
“小寒惟有梅花饺,未见梢头春一枝。”
迄今,我还没有品赏过大面积的梅花轰轰烈烈地开放实景。我对梅花的钟情,仍限于画家笔下的意念和盛况。
梅意乃人心,好像很少有不画梅花的画家。梅在纸上,展现出千姿百态,反映的则是画家的精神世界。
小时读《儒林外史》,并不了解读书人内心的丰富和复杂,只被王冕放牛画梅而不为权贵所动的行为感染,记住了梅花这个名字。后来买了一幅题有王安石《梅花》的“墨梅图”,挂于土墙上。在“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的时候,默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诗句,常常想把自己在雪中站成梅花。可惜的是,想象的花朵往往被现实之风吹散。我们的墙角,堆的是填炕的麦草,立的是杈把扫帚。
“人间一片月,祁连万丈雪。”才是我们能真实触感到的实况。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雪,有时在冬日的进程中,毫无征兆地前行到我们身边。梅花,对于我,仍是遥不可及的一种存在。
两次到鲁迅文学院学习,也曾做了一番有关梅花的功课。在北京,赏梅需到国家植物园(北园)、玉渊潭公园、颐和园乐农轩、中山公园、北海公园、陶然亭等处,露地梅花可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品赏。但学习的时间与梅花开放的时间相错,只得在鲁迅文学院八里庄的旧址和处于芍药居旁的现代文学馆的花径下,边抽烟边把玉兰作梅花打量,也算“兰却输梅一段香”了。那年雪天,有幸与沈念兄同游颐和园,没看到梅花,却看到一光赤上身、只着裤头、脚套旅游鞋在石板路上跑步的一男子,他边跑边向游人挥手致意。有一游人的伞漂在湖面,悠悠荡荡地自在游动,突然间就有了一种离群索居的孤独,尽管颐和园里游人如织。
从画册上赏梅便成为日常。明代王谦,清代汪士慎、金农,现代张大千、齐白石、董寿平、关山月、王雪涛、陈半丁、田世光、江寒汀、谢稚柳、黄幻吾、陶冷月等人的梅花图,躺在枕边,每早睁眼后,不看天色,翻开画册,梅胖梅瘦,梅开梅闭,梅闹梅静,是画家的事,我欣赏的则是风骨。这些梅花,写意的多。后有一评论家在评论我的小说时,称我的小说大多用写意笔法写就,而多不工笔细描。竟而有泪走出。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腊梅小巧,幽香自散。写作也得“冬练三九”。“不经寒彻骨,怎知向何处。”寒意也是一种意象。“浩然不辞风霜苦”。写吧!写吧!只要雪还活在水上,路永远就在远方。美丽的忧伤追不上风平浪静的枕头,麻雀吵闹出的雪,在梅的世界里,也会争论不休。
三
“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与佛陀成佛故事有关。寺院多做腊八粥,传至民间,已有千年的历史。在腊八日那天,寺院、朝廷、民间均做腊八粥,让大众分享。
节俗只有在民间,才有满满的烟火气,称腊八粥为大家饭,也在于它的普及性。
北方腊八粥的主料,主要是豆类和谷物,扁豆、豌豆、大豆、黑豆,黄米、小米。各种豆、米,相互调和,同处一锅,不因硬而自傲,也不因酥烂而自卑,多味相融而互乐。熬好的粥,先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意为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今的腊八粥,逐渐成为小寒时节人们享受的一道礼节性美食了。
以腊八粥做的饭又称糊涂饭。“吃了腊八饭,糊里糊涂又一年。”
腊八饭用腊八粥为底料,佐以面条,面条依个人喜好,切成方形、圆形、旗形、条形,出锅时以大葱切花,用清油炝之。为博头彩,吃腊八饭以早为主。吃前,由家主端碗,到地头把事先凿打的冰块抛掷于田中。撒饭的人口中念道:“腊八冰,腊八饭,田公田母请吃饭,一斗地里打八石。”到果园,撒饭的把饭一撒,手持鞭子的人便会抽果树,边抽边喊:“腊八冰,腊八饭,果树吃了结蛋蛋。”旁边有人高声问道:“结不结?”便有声音应和:“结呢,结成猫儿尾巴蒜辫辫。”果园里就充满欢乐的笑声。一俟人离开,鸟雀便扑来,天地之间一片和谐。
也有人家将浸成团的腊八粥埋入粮仓,意为与粮同伍。至来年惊蛰时节,将它们从粮仓里请出,倒入牛槽,再为牛灌一勺清油。牛知道,吃了粥、油,一年的劳作又开始了。
节气的食物,是生命的调节和歌唱。
没有了时令的必须,花草树木,便自觉地与诗人们有了距离。小寒时节,年的序幕,也在一天天地拉开。
(武威市文联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