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昌:新型工业化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闫婷婷
“手撕镍”年产量突破60吨,成功实现规模化量产,填补国内空白并销往海外,是镍加工带材产品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羰基镍丸规模化走向市场,结束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有力保障国家高温合金对高端镍的需求;甘肃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锂离子动力储能电池填补省内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空白……
近年来,金昌市聚力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新型工业化的现代之城”,以培育提升“2+4”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抓手,以高水平市企融合一体化发展为基础,深入开展“两重”“两新”行动,以“三个更加注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今年前三季度,金昌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3%,连续33个月位居全省第一。
优体系聚集群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金昌矿产资源丰富,镍储量居世界第三,铜、钴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二。得益于此,金昌市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建立重点产业链“七大机制”,动态更新产业链“两图三清单”,制定实施《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厘清物料平衡关系,绘制产业链图谱,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链纵向衔接贯通、产业集群区域整体布局,明确具体任务和配套行动计划,加力攻坚、聚力突破,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与2020年相比,2023年金昌市“2+4”现代化产业体系产值从486亿元增长到1403亿元,年均增长超过43%,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今年前三季度,“2+4”现代化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509亿元,同比增长30.8%,为建设甘肃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科技促升级 产业转型向“新”而行
目前,金川集团公司攻克“4N5无氧铜板带材”制备技术,相关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实现量产,解决了我国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关键部件用材依赖进口的难题,在电子、半导体、精密仪器等领域提高了国家铜合金材料自主保障能力。
4N5无氧铜板材等关键产品成功量产,“智改数转网联”行动深入推进,5G基站实现园区全覆盖,“电投云”“天翼云”等“八朵云”完成部署……金昌市坚持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最大增量”。
如今的金昌,产业结构更“新”、发展模式更“绿”、经济质量更“优”。目前,已引导龙头企业组建有色金属固危废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创新联合体,甘肃省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成功推出甘肃省首款“科创贷”产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产业成功入选商务部第三批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创建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4家、省级数字化车间4个,创建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1家。金川集团5G智慧矿山项目被评为全国“5G+互联网”典型案例。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谋划储备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227个,全市规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9.16%,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载体25家。
抓培育优服务 产业发展夯基固本
营商环境怎么样,企业最有发言权。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金昌市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更加注重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石。
截至目前,金昌梯度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4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1家。全力服务支持金川集团成为世界500强第300位的冶金巨头。设立“金昌企业家日”,按季度、分主题组织开展政企沟通交流活动,累计评选优秀企业20家、优秀企业家84名,“一企一策”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000余个,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一区两园多点”的发展模式带动金昌经开区位列2023年全国230个国家级经开区65位,被授予“2023中国经济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总体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
(甘肃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