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调解“枫”景正好 兰州新区拓基层治理新径

云调解“枫”景正好 兰州新区拓基层治理新径

原标题:【基层社会治理】

     云调解“枫”景正好

     ——新区基层治理新路径显成效

兰州新区报记者 史晓峰

“感谢综治中心,这么快帮我在网上解决了租费纠纷,免去了我两地奔波的麻烦。”今年10月10日,徐先生在线签字确认调解协议后,高兴地对调解员表示感谢。

原来,兰州新区某工程建设公司曾租用徐先生的双桥自卸渣土车、装载机在兰州新区某地产项目清运垃圾,双方确认该公司需支付徐先生垃圾清运费用22800元,项目结束后徐先生经多次催要无果,遂将该公司诉至兰州新区人民法院。

兰州新区人民法院研判后认为该案法律关系明确适宜诉前调解,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案件分流至兰州新区综治中心。调解中,兰州新区综治中心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采取视频线上调解的方式,让双方充分表达意见诉求,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在线签字确认。

通过一根网线和一方屏幕,调解员和当事双方聚在“云端”,打破时空限制,进行了一场特殊的“面对面”调解,成功化解了一起拖欠租费纠纷——这一幕,正是兰州新区综治中心运用“云调解”平台高效解纷,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新实践。

今年以来,兰州新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统筹调度和指挥协调作用,加强三级综治中心、部门纵横联通,协调联动,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强化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规范阵地建设,设置诉调服务、指挥调度、矛盾调处、12345便民热线服务等6个功能区,建成诉调对接、访调对接、警调对接、金牌调解、法律服务等功能室23间,设立政法、信访等视频会议室3个,为推动综治中心实现实体化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

——加强队伍建设,以流程化、规范化、体系化为目标,建立综治中心、各功能室、进驻人员管理运行制度36项,对常驻的11个职能部门(科室)、20余名业务骨干、19名人民(行业)调解员及心理咨询师、律师进行权责认定,以绩效考核“指挥棒”促推重点任务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法院诉前调解中心整体进驻综治中心,提升诉调对接平台承载力。组建速裁法庭,完善诉前甄别分流机制和调解流程、节点时限、工作标准,搭建起标准高、承载力强的诉调对接平台,推动诉讼登记审查、诉调分流、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实现“一站式”办理。

“请接入栖霞中心社区综治中心实时画面。”“栖霞中心社区综治中心已接通,请讲。”前不久,省高级人民法院来新区综治中心调研,在观摩指挥调度中心对基层治理工作进行实时督查后,连声赞叹“真是便捷又高效”。

为强化基层治理的智能化支撑,新区充分发挥大数据赋能作用,推进信息数据全量收集、分析研判、预测预警,以数字赋能“精管善治”。

——延伸业务“服务端”,立足矛盾风险“一网通管、一站化解”,研发集实名登记取号、窗口分类受理、全程跟进化解于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实现矛盾纠纷实时掌握和智能化汇集、分析、研判,构建形成“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分流转办—跟进化解—反馈评价—回访归档”的工作闭环。

——构建调度“云平台”,将雪亮工程、平安甘肃平台、综治视联网系统全部嵌入各级综治中心,汇集各类视频监控资源3332路,整合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命案预警、网格化服务管理等系统,打造了远程可视、数据汇集、即时调度、集中指挥的调度指挥中心和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数据全量收集,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1-10月,新区人民法院分流至新区综治中心诉前调解案件首次分流率达到71.4%,调解成功率80.5%。

新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王孝礼介绍,通过线上调解的方式化解纠纷,让“数据跑腿”代替当事人来回奔波,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有效减少了当事人诉累。同时,案件调解后能得到人民法院的司法确认,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诉调一体对接机制。

表达诉求只跑一地,化解纠纷只进一门。新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强化“云调解”多场景应用,用更高效便捷、足不出户的调解服务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走出了基层治理新路径,为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安定有序、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兰州新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