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政府“添力”激发民企“活力”
——新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兰州新区报记者 祁瑞龙
兴产业,谋发展,潮起潮涌。民营经济,在兰州新区发展大潮中奔涌向前。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46820户,同比增长37.83%,民营经济主体总量占全部经营主体总量的96.29%。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民营经济成为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背后,凝聚着兰州新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难点堵点,全力以赴助企纾困解难题的努力。
精准落实惠企政策,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优化环境助企发展……政府“添力”,赋予民企发展新动能,民企奋楫向前演绎全新活力。
精准落实惠企政策
助力民企轻装前行
兰州新区纵深推进“数字政采”改革,实现政府采购“零成本”。持续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今年以来,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金额6840.53万元,占总采购金额的88.07%。全面推进减、免、缓、降税政策落实,累计为16050户民营企业减免税费26080.5万元。通过实施企业稳岗返还、一次性留工补助、降低社保费率等政策,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今年以来,为民营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987.16万元;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为民营企业减少社保成本4813.27万元。
兰州新区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优化配置融资、土地、水电气等关键要素,持续降低民营企业运营成本。
——深入推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挂牌设立西部绿色认证中心,安排1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绿色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和创新奖励。搭建全省首个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金通”,注册民营企业3907家,上架金融产品226款,累计为162家民营企业融资63.64亿元。
——在全省率先推行“用地清单制”,开展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先租后让”,实现“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累计出让工业“标准地”48宗7527亩,出让数量全省最多。
——全面推行公共资源交易“零收费”,取消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全面推行市政报装“闭环极简审批”,实现获得用电用水用气用暖“三零”(即“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和“三省”(即“省力、省时、省钱”)服务全覆盖。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帮助民企纾困解难
甘肃金麟锂电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29.95亿元建设的磷酸铁锂项目,2023年12月与兰州新区管委会签订招商引资合同,被列为2024年全省重大项目。
在前期手续办理过程中,新区、园区两级代办专员靠前服务,主动协调,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项目立项备案、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前期手续办理,保障了项目及时进场顺利建设。
这只是兰州新区力促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案例。
一直以来,兰州新区致力于搭好“连心桥”、当好“服务员”,积极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上解忧、在帮扶上解渴。设立新区企业家日,全面落实干部“包抓联”“六必访”制度,每季度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深入开展走访调研,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困难问题,实现企业困难问题闭环管理,有效促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截至目前,累计走访联系企业34784次,收集问题1201个,解决问题1136个,问题解决率达94%以上。同时,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和陇商通投诉受理平台作用,今年以来累计回应企业群众诉求33件。
兰州新区推行“一对一”帮办代办模式,组建新区部门和园区两级帮办代办团队,通过上门“一对一”服务、在政务大厅设立专职代办窗口、配备专职“代办管家”,针对重大企业(项目)设立“服务群”,建立形成各部门审批专员、项目联络员、专职“代办管家”上下联动机制,为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管家式”代办服务,全力保障项目高效推进。
强化优质企业培育
激活民企发展动能
兰州新区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累计培育民营高新技术企业6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家、省级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55家,民营科技型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同时,强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新登记技术合同281项,实现成交额9.3亿元。以甘肃海亮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新研发创新技术和产品45项、累计达222项,其中,国际领先22项、国内领先178项。
同时,紧扣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商业纠纷化解、企业破产案件办理等重点领域,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
围绕工业产品、知识产权、价格、网络传销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执法行动,集中清理妨碍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的各类政策措施,累计查办各类案件270多件。全面推行柔性监管和柔性执法,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市场监管领域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试行)》,公布“两轻一免”事项657项,对83种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予行政处罚。探索危困企业预重整拯救机制,推动预重整、庭前重整及破产重整有机衔接,最大限度帮助“带病企业”实现“司法自救”。加大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案件执行力度,保障胜诉民营企业及时实现权益。审慎采取保全措施,2023年以来,审查不予保全的案件20余件,对10家民营企业担保置换和企业基本户解除予以回应,切实维护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
(兰州新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