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贺忠宏的秦腔艺术之路
贺忠宏塑造的关公形象
在定西市举办的一次很具影响力的秦腔赛事活动中,我见到了久闻大名的贺忠宏。他衣着朴素整洁,待人谦和有礼,工作态度严谨。作为一位评委,他对每台戏,每个参赛演员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及时提供给评委组合议,体现出他作为秦腔表演艺术家的原则、水准与分量来。他言道,“看戏要早到,早进入开戏氛围,这是尊重艺术,如果迟到,特别是当评委,那就太难看了!”就这看似简简单单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贺忠宏是甘肃灵台县人。这个有着青铜器王国称誉之城,古老的秦腔文化亦颇盛行。1976年,14岁正当“学生娃”的他因热爱文艺非要考入县艺校学戏不可。学戏当然少不了“夏练三伏冬习三九”的反复摔打,忠宏将学习戏曲当作自己心中的“灵台”,跑龙套,穿角子,工须生行当,又擅学红生表演,先后师从吴醒民、刘斌、曹天兴等名家,在当地很快有了名气,挑起县剧团业务团长的重任。1991年被调入甘肃省秦剧团,主工文武须生,又恳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锡孝先生指导,业务随之突飞猛进,其艺术声誉也与日俱显。
40多年从艺之路,贺忠宏塑造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戏曲舞台艺术人物,诸如《大登殿》中的薛平贵、《忠保国》中的杨波、《出棠邑》中的伍员、《金沙滩》中的杨业、《临潼山》中的李渊、《长坂坡》中的赵云、《铡美案》中的韩琦、《破宁国》中的朱亮祖、《下河东》中的赵匡胤、《回荆州》《大报仇》中的刘备,还有《海瑞驯虎》中的海瑞、《李离伏剑》中的李离、《徐策跑城》中的徐策、《忠义千秋》《出五关》《古城会》中的关羽、《放饭》中的朱春登等等。这些浸润着传统古典美学精神的戏曲人物形象在他“继承与出新”的演绎中既是古典的又是新鲜的,更加深入人心,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与称赞。他的作品与专辑也在陕西、甘肃电视台成了热门播出的节目,他的《挑袍》《徐策跑城》还上了央视“名人名段”欣赏栏目多次播放,具有教学、示范与研发的学术意义。
甘肃戏剧文化领域老早就有“重须生行当”的倾向,这虽然不是“法定的律条”,但从社会的一个侧面认同“须生”(中年男子)乃至“老生”(老年职者)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为人的理想境地:崇志向,立高德,持大义,敢担当,勇武智慧,顶天立地。这是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人们共同形成的正能量和大众意识倾向,因此工须生行当的人多,指导老师多,观众中的拥戴者也多,而要达到一定高度与境界的艺术家很难得。走上舞台是“干什么来的”,总有个初衷。贺忠宏心里明亮似镜定位准确,他认为自己既塑造剧中主角、主人公,就要讲好多姿多彩的历史故事,砥砺演员自己的言行品貌,让古典戏曲人物之美凝结为艺术家自身的价值观与艺术才干,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就是剧中人”,他的生活细节、表演技巧与舞台作品均反映着这位秦腔名家潜存的心志和难掩的才华。
在贺忠宏饰演的众多人物形象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是《古城会》中的关公,也就是说他最擅长的、最拿手的戏是关公戏。行家们对他的红生戏多有评述,从表演技巧到其舞台风格上予以充分肯定。他演的关公不仅形似,更在神似,重在刻画关公特定性格上入木三分,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一个神圣、威严、正义而忠勇的关公其人。而贺忠宏说他自己“只是苦下功夫,博采众长,突出关公形象的特质与神韵,强化观演关系中的亲和力”。
2000年末,在古城西安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这是一次秦腔的盛会。贺忠宏的《古城会》入选参赛,不仅荣获“优秀表演奖”而且被大会选中参加令人瞩目的闭幕式演出。陕西的《背媳妇》、青海的《小宴》和他的《古城会》共同组成一台晚会,而《古城会》放在最后演出正所谓“压轴戏”,最终产生很大反响。“西北红生泰斗”这句评价是北京专家看完戏说的,他们以为演关公的是甘肃一位老演员,“唱腔遒劲、做派高古、功架雄奇,没有些岁月,那是达不到这般表演境界的。”
艺术传承没有止境。作为一个酷爱戏曲艺术又有理想追求的演员,说起退休生活,贺忠宏有自己的想法:继续到基层去参加各种演出,参加一些评奖活动,还与兰州文理学院有约,每个学期都去给那里的大学生上课。另外,给戏曲院团的青年演员排戏。这些年他帮助兰州“市秦”排《古城会》、帮助平凉泾河艺术团排《徐策跑城》、帮助“省秦”排《坐楼杀惜》《古城会》,帮助秦安县团排《临潼山》《放饭》《逃国》《杀庙》等等,作品和角色有的在陕西荣获了当今秦腔“十大名生”称号,有的获得甘肃红梅大奖、红梅金奖,还有的在山东举行黄河流域戏曲会演中荣获“全国金奖”。“只要有人学,我就情愿教;只要刻苦传承都会有新的进步,而我都是义务教学的……”
修身养性,德艺并进,积极而无私地为传承祖国优秀戏剧文化作出贡献,这就是秦腔表演艺术家贺忠宏给我们的深刻印象。
严森林 文/图
(兰州日报)